课题: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绘图,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方法
课前预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读图活动的形式,要求学生归纳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学会读图的方法和绘图的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文本精讲
【复习回顾】1、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说出地球位于A、B、C、D时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示意图”,谁出图中各点的节气。
【新课】作太阳光照图,
1、如图,在北半球夏之日的光照图中作出太阳光线、夜半球。
2、将上图转绘成从北极上空看的俯视图。
【读图分析】: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二至日呢?赤道上呢?
【多媒体】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
【讲述】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3、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归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举例】南通地区:夏之日昼最长,夜最短。与北京相比,昼长北京大于南通的昼长。
【读图】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位置关系
1、如图C,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2、冬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有最大夹角23.5度。
※课堂精练
※延伸探究
画出二分二至日从极地上空往下看的俯视太阳光照图。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