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地势低平的自然环境和鱼塘——台田综合治理模式。
2.掌握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水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盐碱地改造的核心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从黄淮海中低产田的治理的案例中,总结出治理中低产田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形成具有治理中低产田的一般途径的能力。
德育目标
从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经验中,学习科学的人地观、科学的研究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因地制宜”和“以治水为中心”是治理中低产田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洼”怎么样?水怎么样?如何解决洼——涝,水——盐碱的问题?这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鱼塘——台田”模式和“调控水盐运动”的作用过程和意义是本节的难点。两部分知识需要一定的想象思维能力和结合理化生等学科的知识。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设疑发问,学生之间讨论答问,教师总结评价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1.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和沙地的分布图
2.辛洼店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示意图
3.鱼塘——台田示意图
4.有关内容表格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面积占整个地区土地的80%,其改造治理的意义深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早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山东禹城设立研究基地,对本区内的旱涝碱进行综合治理实验,为我国中、低产田的改造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也是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的一个缩影。这节课我们就以此为例,探讨研究我国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承转)黄淮海平原上众多的中低产田中,涝洼地、盐碱地有100多万公顷,是农业的低产区,产量低而不稳,也使得这里的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了解了涝洼盐碱地的形成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我们找出了这些限制因素后,就为我们研究克服和转变这些限制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改造治理好这些中、低产田,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出示投影地图)“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和沙地的分布”图(见课本P65)
读图可知:黄淮海平原的涝洼地、盐碱地的面积广大,但分布相对集中。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上本身是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黄淮海平原的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板书)
(出示投影地图)辛洼店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示意图:
辛洼店是山东禹城市北部的一片洼地。请同学们读其地形断面与水位示意图。
(指导学生读图)辛洼店地势低平,最低处海拔只有17.5米,四周高,其洼缘海拔是19.5米左右。冬季和春季时,河流水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地。而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河流水位就高于洼底高程,当降水量大,并与当地引黄河水相遇的时候,河水会倒灌入洼,海拔18.4米以下的土地浸水,地下水位升高。
(学生思考并发现问题)夏秋季节,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水位增高,河水倒灌入洼,洼底浸水,导致该地区土地沼泽化和盐渍化,形成渍涝。
冬春季节,为河流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也下降,河水不会倒灌入洼。
(读课本插图)图6.7“辛店洼治理前土地利用情况”
由于大部分的低湿地不能种植作物,该地的芦苇地、茅草地约占一半,余下的是一些沼泽地和低产农田。土地基本是搁荒、农业歉收,农民生活水平不高。
(板书)辛店洼(低湿地的治理)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
(教师讲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看清了辛店洼农业落后的问题所在。该地农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对低洼地的改造和治理。看病要“对症下药”,对低洼地的治理当然也要因地制宜。
(承转)辛店洼土地渍涝是严重,但其属于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该地的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而且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考虑到低湿地开发潜力较大,再针对辛店洼土地的特点,辛店洼农民开始以挖渠排水的方式治理低湿地,但治理效果如何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板书)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好
(教师小结)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挖沟排水的办法因其地势低,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难以下降,故其治理效果不明显。
(承转)只有把地下水、河水、洼地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治理,才能有成效。科学工作者逐步摸索出了鱼塘——台田的模式治理低湿地。
(板书)鱼塘——台田模式
(展示投影图)鱼塘——台田示意图。
(教师介绍)在低洼处挖鱼塘,挖出的土筑台田。它是个水陆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地势抬高后的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种植粮食作物、棉花、草及果树等。做到了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思考)该种治理模式的有何合理性?
(学生交流回答)
(归纳)这种模式既可保证生产中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又可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地下水位不变的情况下,加高台田,挖低洼地成鱼塘,从而利用自然规律,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既做到了水体的充分利用,又使作物避免了低湿的影响。
(激发联想)利用该图,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鱼塘——台田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调配食物链,以起到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的双蠃功能。
这里已初步形成了以鱼为中心的四种立体模式:鱼——果树——粮食作物;鱼——果树——棉花;鱼——果树——蔬菜;鱼——果树——草(饮料)。
鱼塘系统实行的是立体养殖:表层养鸭,上层养链鱼、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草鱼吃草,为浮游生物提供养料,并增加水中絮凝物,为鲢鳙鱼提供饲料。鸭子排泄物入水,可提供碳氢、磷源,提高鱼类饲料生物的产量,是一个符合生物不同习性的良性生态系统。
台田系统实行果粮(棉、菜、草)间作,做到立体开发,提高沟通利用率。
鱼塘和台田又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子系统。台地、坡面地的盐分、养分、有机物质随径流入水,影响鱼塘水质。台田作物是鱼饲料来源,塘泥又可增加台田的肥力。
(承转)禹城县北丘洼试验区是1986年建立的,主要是为治理重盐碱荒地闯出一条新路。下面让我们继续从其治理开发背景、方法和效果来了解盐碱地的治理。
(板书)北丘洼(盐碱地治理)
出示有关盐碱地景观图片,使学生对盐碱地有直观的认识。
北丘洼土壤的盐渍化严重,盐碱化土地占可耕地面积的91%,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地占可耕地总面积的25%。北丘洼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面积的盐碱地使农作物产量低,而且品种单一,因而农民的收入也很低。要改造治理盐碱化土地,也先要认识其形成的原因。
(指导学生分析)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与这里频繁的旱涝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归纳)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又称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使其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表层盐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有向表层集降的特征,具有明显空间变化。
(出示投影)水盐运动时空变化表
季节
水盐运动
气候变化及形成原因
春季(旱季)
夏季(雨季)
秋季(旱季)
冬季(旱季)
积盐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
淋盐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积盐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
盐分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
(板书)主要矛盾——水盐运动
从以上分析可知,北丘洼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气候上引起频繁的旱涝变化,而治理其盐碱地的关键是认识水盐运动规律,也就是其治理实质是对水盐运动的调控。其治理核心是治水。
(板书)以治水为中心——调控水盐运动
科学工作者与当地农民一起,研究摸索出了一整套的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水盐运动,成功地治盐获成功的好方法。
(出示投影)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图简要分析讲解:
方法
做法
目的
适用地块
引淡淋盐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的含盐量
土体脱盐
低产田,盐渍化荒地
井排井灌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土体脱盐
重盐渍化荒地
农田覆盖
用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低产田,盐渍化荒地
农业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带等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中低产田
※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使上层土壤可溶性盐溶解,随水分下渗,将盐分带到下层土壤,从而降低作物土壤根区的含盐量。
※井排井灌:主要用于治理含盐量高、治理难度大的盐碱荒地。方法是利用浅群井抽咸强排强灌,使土体快速脱盐。
※农田覆盖:采用地膜和作物秸秆对淋洗过的耕地覆盖,可有效抑制地表返盐,达到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的目的。
※农业生物措施:包括林网、培肥、良种等,通过生物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加深土壤脱盐深度,以巩固水盐调节效果,改良农田生态环境。
以上措施,目的在于对水盐运动的时空进行调控,从空间上控制耕作层强表聚过程,降低作物根区含盐量;从时间上减轻干旱季节特别是播种和苗期的强季节性积盐,加深脱盐土壤深度,为作物萌芽、出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在以上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当地农民充分体现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新创了很多有效的治理方法。(可参见备课资料)北丘洼盐碱地通过一系列排盐、增肥和良种技术,其粮食、棉花连年增收,为重盐碱荒地的改造和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阅读课本盐碱地改造前后景观图,加深了解治盐成果)
[课堂小结]
(投影)
主要矛盾
治理方法
低湿地(辛洼店)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
盐碱地(北丘洼)
旱涝变化影响水盐运动
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等
(课堂活动)山东禹城试验区对低湿地、盐碱地的治理效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如美国政府林业代表团,在参观禹城试验区后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山东采用挖鱼塘、建台田模式,治理低湿积水洼地,不仅在中国有实践意义,而且对其他国家有推广价值。澳大利亚专家参观后感慨留言:中国禹城试验区采用植树造林盐碱地是一个创举,使盐渍化土地得到逆转。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也对山东禹城试验区的某一项或几项治理工作进行简单的评价。(讨论略)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低洼易涝土地的治理措施有( )
A.种植茶树、碱蓬等喜碱植物,进行生物治理
B.合理灌溉,有灌有排,排灌结合
C.挖鱼塘、建台田,治理积水洼地
D.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C
2.盐碱地一年中盐分最高的季节是( )
A.春、秋季 B.冬季 C.夏季 D.全年
答案:A
3.以辛店洼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低湿地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
A.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50米
B.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好
C.雨季时洼地积水成河,沿河沼泽化
D.沼泽密布,芦苇遍地,未能开发利用
答案:B
4.影响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水盐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频繁的旱涝变化
B.河水水位的季节性涨落
C.土壤结构的季节变化
D.排灌方式的不合理
答案:A
5.科学工作者在辛店洼和北丘洼所进行的试验分别是( )
A.低湿地治理开发试验、重盐碱地治理开发试验
B.重盐碱地治理开发试验、低湿地治理开发试验
C.风沙地治理开发试验、城郊农业开发试验
D.新技术综合开发试验、涝洼地治理开发试验
答案:A
6.整治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是( )
A.以治水为中心 B.以治沙为中心
C.以植树为中心 D.以治地为中心
答案:A
7.黄淮海地区鱼塘——台田生产是一种新颖的( )
A.自给农业 B.混合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B
8.所谓水盐运动是指( )
A.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B.雨季盐分被水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C.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分蒸发,土壤表层脱盐
D.冬季气温低,盐分也低
答案:A
9.黄淮海平原今后农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扩大新垦耕地面积
B.挖掘现在耕地生产潜力
C.扩大灌溉面积
D.治理风沙危害
答案:B
二、综合题
10.读“黄淮海平原的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回答:
(1)黄淮海高产田主要分布在_______,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3)该地区中、低产田土壤中均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其中:
自然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西部的缓斜平原 土地质量较好,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主要集中在两大片:北部的河北沧州、衡水一带,南部的阜阳、驻马店一带
(3)旱涝、风沙和瘠贫 只用不养和不合理的灌溉等
11.读“鱼塘——台田”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水位为_______季节的水位,B水位为_________季节的水位。
(2)每逢_______季节,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而且地下水位升高,致使C地_______,D地_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遵循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逐步摸索出鱼塘——台田治理低湿地模式:挖鱼塘,水中养鱼养鸭,还可以__________;筑台田,台田上种_________。
(4)有人提出挖渠排水治理低湿地的办法,你认为如何?
答案:(1)夏秋 冬春 (2)夏秋 沼泽化 盐碱化 (3)栽种水生经济作物 粮棉、果、菜、草 (4)不可取;因为即使在枯水期,河流水位也基本与洼底高处持平。
●板书设计
§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