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商业中心的概念、形成、组织形式,了解商业网的概念和形成。 能力目标 1.理解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 2.比较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社会效益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结合本地实例,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 2.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区别。 ●教学难点 商业网点的形成、效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使用导学法、综合分析法来说明商业中心的形成及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运用比较法来讲解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差别。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投影片图7.29、图7.30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的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帮家里到市场打过酱油、醋,买过食品、蔬菜吗?随父母亲到过大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购过物吗?你对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以及在城市中的区位了解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板书) 一、商业中心(板书) 1.商业中心的形成和作用(板书) 导学:关于“商业”“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我们已经掌握,请同学们再来复习如下几个知识点。 (学生活动) 师问:何谓商业、商业中心? 学生分析:商业是一种行业或一个部门,也叫“做生意”或“做买卖”。在一个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经济、商业活动繁荣,便会形成商业中心。 师再问:商业活动包括哪些环节呢? 生答:包括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四个环节。 师进一步提问:商业中心就是物资集聚中心吗?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在小城市(或城镇中),物资集聚中心就可以认为是商业中心。而在大、中城市中,商业中心不仅包括商品的物资集聚中心,还应该包括各类服务中心。 教师板书、归纳并补充:广义的商业中心是指具有商业职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大连、天津、深圳等城市。同学们可以下去了解一下,我们这里开商店、做小买卖的、经营服装生意的人,大多是到石家庄、郑州、西安、天津等地去批发货物。而狭义的商业中心,是指一个城市内经济、贸易活动最繁华的地段,这一地段由于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往往形成一个集贸市场或购物中心,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上海的南京路,太原的柳港。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西方一些国家的城市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为中心形成的。 关于商业中心的作用,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做一个大致了解: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过渡、承转:商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些商业中心可以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在一些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但其组织形式却是大不相同的。 2.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7.27和图7.28,边板书边讲解:一些商业街处在城市最繁华、最重要的地段,如广场、市中心附近等,因为这些地方人口流量大、过往行人多,所以市场消费也最优。而有些购物中心、服装市场处于重要的交通沿线附近,如高速公路边、车站、码头附近,其销售量也很大。 (1)商←市场——城市中心 业 街←交通——交通干线附近 承转:在城镇、厂矿及城市的居民区中,有许多小型商店、小卖部、早晚食品摊点等,统称商业小区。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许许多多的商业小区建在居民区内所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解释:对!商业小区建在居民住宅区内,可以方便人们购物,节省时间,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距离。 (2)商业小区←距离——居民区内(板书) 承转:在一个小区内有一、两个商店,而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就可能有许多家商店,这许多家商店便组成了一个商业网。 二、商业网点(板书) 教师解释:商业网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商业网点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商业网点也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条件、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出示投影片图7.29、图7.30分别介绍山区和平原的自然条件)。 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山区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大,由于山区的人口分布较分散且人口密度小,故山区的商业网点在分布上也比较分散且沿河谷地带分布。那么,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上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呢?(打出“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并填出)。 类 别 项 目 山区 平原  形成    密度    效益    组织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讨论后填出表格(答案见板书设计),教师予以纠正、解释、补充,如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视和网上购物已成为现代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巷尾还广泛分布着无人自动售货机,以方便人们消费。 [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提纲进行小结。 课后作业: 读“我国主要商业城市的分布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商业城市是:c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 (2)图中______市(填字母)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其自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________,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性是__________。 (3)图中d、e、g三座商业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商业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是______,且交通便利,是______铁路的终点,这里每年举办_____________________,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 (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商业城市分布在______部地区,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它们共同优势是______、______。 答案:(1)成都 西安 南京 深圳 (2)b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商品集散 地处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本身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3)沿长江分布,交通便利 (4)东北平原 哈大 大连国际服装节 (5)东 地理位置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的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技术条件 C.自然环境 D.人口分布情况 答案:C 2.深圳市在短短十多年间,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业城市,影响它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便利的海运条件 B.重要的经济地理位置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优越的气候条件 答案:B 3.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网点应远离商品生产地 B.商业网点以固定形式为最佳 C.商业网点的分布完全决定于自然因素 D.地区间的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网点的形成 答案:D 4.在内地城市的商业网点上能买到新鲜的海产品,主要是由于( )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高速公路的发展与进步 C.商业网点密度的逐渐增大 D.冷冻技术的提高和包装技术的发展 答案:D 5.上海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条件极为优越 B.拥有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优越的交通条件 C.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D.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 答案:C 6.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商业网点组织形式发生的新变化有( ) ①送货下乡 ②自动售货机 ③电视购物 ④货郎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7.因经济地理位置变化而导致商业城市地位的变化,下列城市中属此情况的是( ) A.广州 B.扬州 C.郑州 D.柳州 答案:B 8.形成商业中心的最主要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社会发展,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 ③环境优美,可发展购物旅游 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和销售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二、读图分析题 读某住宅小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住宅小区分布图 (1)该住宅小区由成片的_______、商店、学校、医院和______组成。 (2)小区内学校A和学校B相比,学校______所处位置不恰当,原因是由于该学校处在__________________,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区居住环境尚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最主要的除住宅小区外,还有______区和______区,住宅小区多集中分布于_______和郊区之间。 答案:(1)住宅楼 绿地 (2)A 高速公路旁边 噪声、废气污染严重和学生安全受影响 (3)化工厂布局在居住区,将产生大气、水污染等 高速公路贯穿小区,会产生废气、噪声等污染及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4)工业 商业 市中心 ●板书设计 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一、商业中心 1.商业中心的形成和作用  2.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  二、商业网点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比较表 类别 项目 山 区 平 原  形成 沿河谷地带分布,商品的产、购、销有很大的依赖性,需从平原调进农产品,商品的种类少且经营规模小 沿主要交通线而建,商品来源广且经营规模大,但需从山区调入大批林、牧产品  密度 小 大  效益 远离商品产地,交通不便,效益较低 货源足,交通便利,经济效益高  组织形式 流动式,如货郎担、大篷车 固定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