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季风环流及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要求】
1. 高考要求:(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气候特征。
(2)掌握几种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 热点: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考情分析】
1. 考点分布:2010江苏,1、2009广东,19~20、2009全国文综Ⅰ,36、2008广东,17、2008江苏,10~12
2.高考命题趋势: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以及对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
【自主学习】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 ,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____风
C____风
南亚季风
B____风
D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_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________________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________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学习探究】
〖互助学习〗
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冬季,亚洲大陆是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夏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3. 从上述问题得出什么规律?
4.东亚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有什么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5.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6.北纬30°附近受什么气压带控制?气候有什么特点?长江中下游是否具有此特点,为什么?
〖思路点拨〗
点拨点一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
(1)冬季风
(2)夏季风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冬夏季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凉爽干燥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例1.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点拨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例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变式达标〗
读下图,回答1~3题
1.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2.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
A. ③处气流比较湿润 B. 乙处多锋面雨
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 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3. 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 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
C.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 ②气流动力作用下沉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4~5题
4. A、B两地的气压性质……………………………( )
A. 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 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
C. A、B 都是高气压 D. A、B都是低气压
5. 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
1016、1024、1032(单位:hpa),那么等压线②、④的
气压值分别是 ……………………………………………( )
A. 1024、1032 B. 1000、1032 C. 1016、1008 D. 1008、1024
右图箭头表示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据图完成6~7题。
6. 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图中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某季节某一条纬线上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8~10题。
8. 图中四地对应的陆地表面的气压数值最低的是…………………………………………………( )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9. 此季节,四地中不可能受副高影响的是…………………………………………………………( )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10. 此季节,四地中降水最丰富的是…………………………………………………………………( )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3:气候资料表。
地区
1月均温(℃)
7月均温(℃)
12~次年2月降水量(mm)
6~8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甲
26
26.5
643
612
2480
乙
-10.7
24.8
45
321
680
丙
8
25.0
345
32
740
丁
5.4
27.5
105
425
1015
(1)材料1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2 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材料2 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12. 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课堂小结〗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不同气压带、风带形成不同气候,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课后巩固】
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4题。
1. 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2. 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 ………………( )
A. 12至14时之间 B. 14至16时之间
C. 18至20时之间 D. 20至22时之间
3. 该地16时风速比22时大是因为 ……………………( )
A. 16时台风中心离该地更近 B. 该台风中心北侧气压梯度比南侧大
C. 台风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势力减弱 D. 该地16时至22时气压梯度逐渐减弱
4. 该地14至16时之间最符合正常状况的是…………………………………………………… ( )
A. 风力基本不变 B. 风向基本不变
C. 降水量基本不变 D. 气压基本不变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 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
最广的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蒂草原气候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温蒂季风气候
6. 此时 …………………………( )
A. 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
B. 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
C. A地在一年中气温最低
D. A、B、 C三地都是寒冷干燥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7~8题。
7.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8.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9~10题。
9.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0.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11~13题。
11.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1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1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某区域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16. 12.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受地震影响,3月12日到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相继发生化学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且放射性物质明显随风向变化而转移。当前日本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碘131和铯137。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保护当地居民,日本政府已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应对辐射的药物——碘片。17~18日,我国东部沿海城乡居民出现了碘盐抢购狂潮。
材料二 17~18日亚太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
(1)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地震发生时,本州岛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核泄漏,17~18日我国会受到污染吗?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是某地区等年均温差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下表是图中①②③④中某一城市的气温(单位:℃)和降水(单位:mm)资料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1.6
-0.5
3.8
10.4
16.3
21.7
24.0
24.2
19.2
13.0
4.9
-0.5
降水
77
58
87
95
101
117
89
77
82
67
78
68
(1)描述该地区中部等年均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2,说明该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季风环流及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思路点拨〗例1.(1)B (2)C 例2.(1)B (2)C
〖变式达标〗1. C 2. A 3. D 4. A 5. A 6. B 7. C 8. C 9. C 10. D
11.(1)北 (2)B (3)C 南北纬30度到40度大陆西岸
12.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1图气压带位置比2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课后作业】 1. D 2. C 3. C 4. B 5. C 6. A 7. A 8. D 9.C 10.D 11.C 12.C 13.D 14.D 15.C
16.(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性显著 (2)差异: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多于太平洋沿岸 原因:地震发生时(3月11日)日本受西北季风(冬季风)影响;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日本海对西北季风有增温增湿作用及受低山丘陵抬升作用的影响,故日本海沿岸降水多。本州岛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17~18日我国不会受到核污染。 原因:由图可知,17~18日东亚地区(日本)近地面和高空均为偏西风,核污染物向东扩散,不会污染我国。.
17. (1)等年均温差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等年均温差线向南凸出。原因:纬度由南向北递增(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 (2)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大(或接近1 000 mm),夏季降水稍多(或降水季节变化较小)。该城市应为城市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