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利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区分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
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理解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读课本前言及“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名称,思考四大圈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活动2:读课本“岩石圈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析地壳、地幔、软流层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填表2-1-1认识地壳结构的特点。
表2-1-1 地壳的结构
分层
位置
化学成分
密度
厚度
分布特点
结构特征
地壳
硅铝层
硅镁层
活动3:①了解岩石、矿物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②阅读课本,观看矿物标本,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填写表2-1-2。
表2-1-1 三大类岩石比较表
分类
重要特征
成因
典型岩石
岩浆岩
质地较坚硬
常具有气孔
沉积岩
变质岩
常具有变晶结构
③读课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请你设计一幅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④讨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活动4:阅读课本内、外力作用的内容,填表2-1-3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表2-1-3 内、外力作用比较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
地球 热能
、 、
使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主要是 能
、 、 、
、重力、化学作用等
削低高山,填平盆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活动5: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填写表2-1-4比较两类地质构造,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表2-1-4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成因
构造形态
对地形的影响
实践意义
褶皱
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的 。
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一般背斜成 ,向斜成 。
倒置地形是:背斜成 ,向斜成
找油、气资源选择 构造;找地下水选择 构造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 发生明显 。
∕
形成谷地、
隧道、水库选址
避开
活动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填写表2-1-5。
表2-1-5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形式
主要分布区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流水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峡谷、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洪积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风力
__________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等
冰川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冰斗、角峰等
冰碛平原
【典型例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写出图中各点的地质构造类型:
甲 ,乙 ,丁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