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三峡的位置、范围、工程设施与规模状况。 2.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及其成因,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3.了解三峡的水能资源状况,以及三峡水电站的规模和发电能力,理解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了解长江航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川江航道对它的限制,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改善长江航运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长江水害和工程防洪效益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意义与作用的了解,更好地理解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土整治中的巨大作用,并为我国政府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并有能力解决相应的移民和环境等问题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及其带来的多方面的巨大效益。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投影片若干:三峡工程位置和输电范围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情况长江流域洪灾的主要成因、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三峡电站发电效益示意图、三峡电力对华中华东地区的意义图示 3.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航运及其他作用框示图 4.景观投影片:都江堰景观图、葛洲坝水利工程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都江堰景观图”,学生根据已有历史知识说明其名称及基本情况。  (承接)我国地处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使我国东部各大江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建设为历代各朝所重视。建国后党和政府通过一大批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各大江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设施大多防洪标准不高,水旱灾害仍然多发。 指导学生阅读P77课文一组数据:目前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这些面临洪水威胁的平原、盆地和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继续讲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河流的综合治理以实现改造自然、整治环境、促进地区开发、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目的,成为我国国土整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重点水利工程如小浪底、葛洲坝(投影)已是人们熟知的国土整治实例。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了解河流的综合整治。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指导读图)课本图5.22“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方案”,教师讲述:建设长江三峡工程是几代人的梦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终于开工建设,把梦想变为现实。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人关注的在建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也使三峡地区成为世纪之交我国国土整治开发的重点地区。 (板书)§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投影)“三峡工程位置和输电范围图”(图略),读图找到三峡工程具体位置和与葛洲坝的相对位置。再读课本图5.1“三峡工程坝址——三斗坪”,明确工程具体坝址。 (指导阅读)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宏伟的三峡工程》,并对照阅读主题图,了解工程的主要设施和规模。 (过渡)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板书)一、防洪 1.长江水害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师讲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且大多流经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地区,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投影)“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情况”,学生阅读了解灾害发生情况: ※汉代到清末:发生大洪灾214次 ※20世纪四次大洪灾: 1931年:54个县市受灾,受灾农田340万公顷,受灾人口2855万人,死亡14.5万,损毁房屋180万间,武汉受淹时间133天。 1935年:江汉平原53个县市受灾,受灾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14.2万,损毁房屋40.6万间。 1954年:受灾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万,死亡3.3万,损毁房屋427.6间,武昌、汉口洪水围困百日之久,京广铁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通车。 1998年:自四川到下游均受到洪水威胁,持续2个多月, 3.18亿亩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0个亿。 (教师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板书)。 (投影)阅读下列案例材料,思考讨论: 材料1 1998年6月,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北方冷空气南下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长时间稳定在20°N~25°N之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期长达2个多月,这是长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元。 材料2 据有关部门报告,1998年长江的洪水量级小于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 材料3 大灾之后,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停止一切毁林开荒行为,采取严厉措施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国家加大了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 ①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1,分析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洪灾的气候原因。 ③根据材料2、3,分析长江中下游水位普遍高于1954年的主要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投影归纳)“长江流域洪灾的主要成因”,略作解释: 影响因素 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洪水来量 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特大洪水   滞洪能力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宣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中上游山区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降低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泥沙入江湖并发生淤积,使河床抬高,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功能削弱  (过渡)长江洪水灾害严重,防洪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现有防洪能力怎么样? (投影)读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分析思考: ①有话说“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②建国后,我国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长江中游的防洪工作? (请一同学到屏幕前指图讲述,教师补充)荆江河段十分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使水流不畅。同时中上游大量泥沙入江,泥沙淤积使这一河段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线,成为了“悬河”。悬河就像悬在人们的头上一颗定时炸弹,直接威胁十分富饶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的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发生江河决堤,损失将难以估量。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等。 (指导读图)课本图5.4“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荆江悬河”,加深对“悬河”的印象,并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到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教师讲述)尽管我国政府在建国后加强了长江水利工程建设,但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长江干流至今还没有控制性水库,缺乏足够的滞洪、纳洪场所,防御洪水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许多河段防洪、泄洪能力明显偏低,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 (小结过渡)因此,建设三峡工程,以此加强长江防洪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板书)2.防洪效益 (指导阅读)读图5.5“长江三峡图”和相关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三峡工程建设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 (学生回答)略。 (投影)“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并略作解释:  (小结)三峡水库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量,可有效调蓄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几乎全部洪水来量,对长江中游尤其是“悬河”荆江河段的防洪起到决定性作用,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同时它还能带来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别巨大效益。 (板书)二、发电 (指导读图)课本图5.6“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叠加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界线),(师问生答)为什么长江三峡水能丰富?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各为多少? (板书)三峡电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820万千瓦) (投影)“三峡电站发电效益示意图”,了解其电力情况: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或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这样大的发电量,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指导阅读)课本图5.7“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思考: ①读出图中三峡电站500千米和1000千米经济输电范围内的省会城市; ②为什么要将三峡电力大量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将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③华南地区能源紧张,且同样在1000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内,为什么不是三峡电力供应的目标区位? (学生回答)略 (板书)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煤炭运输的压力 (投影)“三峡电力对华中华东地区的意义图示”:  再投影“三峡电站发电效益示意图”,介绍:三峡电站每年可创工农业产值5000多亿元。并以其所处的良好区位,使其与华中、华东地区的输电距离仅为500千米、1000千米,均在经济输电范围内,将成为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板书)。 (指图讲述)三峡电站在提供巨大电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以清洁的水电替代了火电,相应比火电可减少排放大量工业“三废”: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和大量废水、废渣。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 (板书)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过渡)朗诵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河段“轻舟”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学生回答)三峡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速度很快。 (承接)长江沟通沿海和内地的广大地区,是我国东西方向的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誉。 (板书)三、航运 (指导读图)课本图5.8“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 ①简要川江航运的自然条件。 ②读图比较,说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在现有葛洲坝工程基础上,在航道及其通航能力方面带来什么变化? ③这一变化将会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略 (承接)因自然条件的复杂,特别是宜昌至重庆660千米的川江航道,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使长江航运受到很大限制,航运能力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航运及其他作用框示图”,先出示航运效益及意义作简要归纳。  (板书)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再覆盖投影片,简要说明三峡工程其他方面效益和意义。 (板书)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 (投影)“我国南水北调等输水路线示意图”,了解中线方案的线路,强调: 这一方案的实施前提是建成三峡水库,通过三峡水库提水。 [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归纳下面几个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1.简要叙述长江三峡的区位及其对防洪方面的区位优势。 2.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3.简要说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要求) 1.三峡地区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是( ) A.水能和旅游 B.水能和航运 C.防洪和航运 D.供水和养殖 答案:A 2.对长江三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扼守长江上游,位于大西南的腹部 B.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的地带 C.地处我国中部与东部两个经济地带的结合部 D.地处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之间,位居我国内陆的腹心 答案:D 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C.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不可忽视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C 4.关于三峡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葛洲坝工程在内 B.坝址选在最险要的巫峡河段 C.工程完工后,1998年那样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将可以避免 D.主要目标是解决华中、华东和华北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 答案:C 5.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长江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荆江河段 C.金沙江河段 D.湖口以下河段 答案:B 读“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图”,回答6~9题。  6.三峡大坝工程位于( ) A.长江中游 B.湖北省、四川省及重庆市的交界处 C.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D.我国中部经济地带 答案:C 7.图中②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答案:A 8.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正确描述是( ) A.处于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B.山麓地带有大片的柑橘林分布 C.居聚形态多为团状聚落D.山中有大量的熊猫栖息 答案:B 9.三峡大坝建于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10.有关三峡工程建设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B.通航能力大大增加,可使百万吨级世界由上海直达重庆 C.每年可减少排放CO2 500万吨,从而减轻了环境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D.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答案:D 11.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的面积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⑤支流分布特征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A.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12.关于三峡水电东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并最终停止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 B.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 C.减少燃煤产生的工业“三废”排放 D.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A 二、综合题 13.读“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峡工程的坝址在_______,位于_________省境内的_______峡中,与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相距38千米。 (2)三峡工程突出的三大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电站实际装机容量为_______万千瓦,将成为世界上规模_______的水电站,电力将主要供应_______、_______地区,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_______线路径。 (4)由于三峡工程良好的区位,使它与华中的输电距离在_______千米的范围,与华东及全国其他主要负荷地区的距离均在_______千米左右的经济输电范围之内。它将成为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_______电站。 (5)在500千米输电范围内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需求量大,且同样处于三峡电站1000千米左右的经济输电范围内,但该地区并不是三峡电力供应的目标区位。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三斗坪 湖北 西陵 葛洲坝 (2)防洪 发电 航运 (3)1250 最大 华中 华东 中 (4)500 1000 中心主导 (5)重庆 武汉 长沙 郑州 西安 (6)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需求量大,为解决该地区能源不足的矛盾,目前国家已在这里投入巨资,修建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电站建成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可大大缓解。此外,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开发也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大量电能。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防洪 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  二、发电——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820万千瓦)  三、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 (推荐网站) http://www.nsbd.mwr.gov.cn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网) http://www.chinawater.com.cn(中国水利网) http://www.hwcc.com.cn(水信息网) www.hbtv.com.cn/wetsite/sanxia/index.htm(火凤网之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 www.ctgpc.com.cn(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http://news.sina.com.cn/z/sanxia/index.shtml(新浪网新闻栏之“三峡专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