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结合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及新区的建设等材料,加强对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空间结构和成因以及相关城市等级体系的考查。2.以“畅通工程”的实施、“绿色住宅”的建设以及“十二五”中有关“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城市化进程、特点、原因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3.世界重要城市的城市功能分区评价及新城区的规划与发展。4.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
(1) 中心商务区
?2?商业区
?3?住宅区
?4?工业区
(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3.成因
(1)城市空间结构实质: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功能
高
少
远
大
多
强
低
多
近
小
少
弱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城市的影响
(1)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2)实例分析——以城市建筑为例
①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②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中多楼、台、亭、阁,民居有四合院。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有花园、洋房、绿篱、草地。
[知识拓展]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结构、宫殿物品的装饰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城市建筑
影响
原因
建筑结构
中国城市
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如四合院、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
美国城市
建筑很少设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如一,均衡对称,线条简洁,直率开朗,如西方的花园、洋房
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宫廷装饰
中国宫殿
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楼、台、殿阁
突出皇权至高无上
西方宫廷
喷泉、雕塑
教堂占优势地位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区
;
1.(2012·天津文综)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高雄市依据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了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产业,其商业、住宅、工业、文教等功能区布局,除考虑环境、地价、占地面积等因素外,还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
【考向立意】
该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
【思维过程】
获取图示信息→调动所学原理: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分析。
【误区警示】
①不能在实际情景中具体分析各功能区的特点;②不能敏锐捕捉关键信息和隐性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如盛行风对工业区、住宅区布局的影响。
【预测展望】
多以统计图表、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区的判断与分析,强调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城市的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低级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职能分区明显,有水平分异、垂直分异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工业区可能较小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拓展深化 城市规划类问题的突破技巧
1.掌握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要求
(1)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2)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3)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2.要特别注意风向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在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问题上经常会考虑到风向对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在图中能提供风向的信息较多,如风向标、风玫瑰图,所处的纬度位置或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季风气候区等等。该类问题中,首先要学会判断风频玫瑰图中的主导风向,其次是会根据具体区域的位置推断该区域的盛行风向(如东亚为东南—西北风、西欧为西风),最后根据工业区的污染不能影响住宅区的原则,来确定工厂的分布。
3.要熟悉城市规划模式图的判读步骤
首先应看清图例,其次应关注功能区周围的地理事物,最后运用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原则及工矿企业的区位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1.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且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为住宅区的是 ( )
A.a B.b C.c D.d
(2)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
A.正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因此d为住宅区;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因此c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因此a为工业区;b位于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为绿化带。第(2)题,钢铁厂有大气污染,为保护城市环境,多布局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说明钢铁厂对城区无污染,所以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为偏北风,D项符合题意。
考点二 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
2.(2011·福建文综)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10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 (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
A.功能分布、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答案 (1)D (2)A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国公共住房主要沿巴士线、快速交通线及站点分布,基础设施完善,部分公共住房临近工业区。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公共住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其立意是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过程】
解读图示信息→归纳公共住房分布特点→调动所学原理: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误区警示】
答题中的误区主要在第(1)题C选项:不是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中心城区偏居一隅”,而是受思维定势影响认为:住宅区都呈环状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外围。
【预测展望】
1.选取典型案例借助示意图、统计图等形式,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2.突出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强调对人文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整体把握与理解能力。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上图所示: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2.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3)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2)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第(3)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考点三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双选) (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 AC
解析 根据城市等级体系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的距离越远,服务的种类越多。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昌吉市与石河子市的等级相同,其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会形成包含关系。
【考向立意】
该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体系的原理及其应用,考查重点是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思维过程】
获取图示信息(重视图例的指示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对各项内容做出判断推理。
【误区警示】
不理解城市等级与城市密度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城市等级高,数量少,密度小;反之,城市等级低,数量多,密度大。
【预测展望】
结合我国城市群、城市带的规划、发展考查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倡导学以致用,体现学科的有用性。
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升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乡政府驻地,其中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
A.a B.b C.c D.d
(2)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该区域内d级城市数量最少,因此可判断其城市等级最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甲区域最近的城市是u城,因此u城的到达频率最高;t城距离较远,甲区域到s城线路上有一个c级别的城市,因此t城的到达频率最低。
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城市中地租随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变化而变化的图形表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多种形式,如下图所示:
(1)坐标图主要反映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的远近的变化,一般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并非呈正相关,地租的起伏还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立体图形象地展示了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一般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地租的变化,一般地租数值由内向外递减,但由于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处多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在局部地区还会出现闭合,要结合图示信息从交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要抓住距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距市中心的远近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有时需要根据信息确定市中心位置;交通通达度一般市中心最高,环线与干线交会处次之,城市外围较低。
读下图,回答(1)~(2)题。
(1)A、B、C分别代表 (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例A在市中心比重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低,因此A为商业区;图例C位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方便购物和上下班,因此C为住宅区;图例B在市中心比重最低,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高,因此B为工业区。第(2)题,M处不在市中心,但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表明地租较高,可能是有交通干线经过。
一、选择题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读表,完成1~2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地租(元/平方米)
甲
乙
丙
丁
0
126
105
84
68
1
90
87
75
62
2
60
70
66
56
3
31
52
56
50
4
0
35
47
45
5
0
18
37
39
6
0
0
28
34
7
0
0
18
28
8
0
0
9
22
9
0
0
0
17
10
0
0
0
11
11
0
0
0
6
12
0
0
0
0
1.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
B.办公楼、商店、住宅、工厂
C.商店、办公楼、工厂、住宅
D.工厂、住宅、商店、办公楼
2.对该城市的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范围的估算,正确的是 ( )
A.商贸区(0~1.5km) B.住宅区(4.5km以外)
C.工业区(1.5~2.5km) D.工业区(2.5~4.5km)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的地段内,付租能力是不同的。根据表格中反映的地租递减趋势,可判断甲为商店、乙为办公楼、丙为住宅、丁为工厂。第2题,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由此可得,在距离城市中心约0~1.5km布置商贸区、1.5~2.5km布置办公楼、2.5~4.5km布置住宅区、4.5km以外布置工业区。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 ( )
A.金融机构较多 B.环境质量较差
C.流通人口较多 D.商品流通量较大
4.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5.图中甲处工业区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
A.甘蔗制糖 B.电子装配
C.石油化工 D.有色冶金
答案 3.C 4.B 5.B
解析 该题组考查对题干信息的提取能力,具体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影响因素。商业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根据地租指数的概念——“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可知,商业区地租指数低主要在于其流通人口多。高级住宅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较高,流通人口少,住宅区地租指数高,因此最可能分布在该市的西南部。甲处的工业地租指数低,说明流通人口多,因此该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图甲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乙中M、N分别表示该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读图,完成6~8题。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 )
A.商业、工业、住宅 B.工业、商业、住宅
C.工业、住宅、商业 D.商业、住宅、工业
7.L3线在丙处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 )
①邻近地铁站 ②邻近生态园 ③靠近垃圾处理厂 ④靠近过境铁路 ⑤依傍知名中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8.下列有关该城市二十年来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大
B.商业和其他用地面积不断萎缩
C.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D.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答案 6.A 7.D 8.C
解析 第6题,由市中心向外缘,商业地租水平变化最大,其次是住宅,再次是工业。第7题,图中L3线的丙处的地租水平较高,原因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环境好以及知名度高。第8题,将图乙不同年份三类功能区的用地比重读出,可知选项C正确。城市功能用地的变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下图表示某城市4个行政分区的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分A、B、C三类功能区)、地租分布、网格代码。同一行政分区内,若功能区相同则每一小方格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区不同,则每一小方格人口数量依A∶B∶C按2∶3∶1比例而定。读图,完成9~10题。
9.若功能区分布合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B类功能区为商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丙区最好 ③网格代码7、10、12人口数量相同 ④该市主导风向可能为偏南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若计划在甲区内新建一个购物中心,综合考虑人口和地租因素,所选最佳地点的网格代码为 ( )
A.1 B.2 C.5 D.6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根据功能分区图和地租分布图可判断,B分布最广,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A地租最高,应为商业区;C地租最低,应为工业区,则①错、②对。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故该地盛行风向为偏南风,④对。若功能区不同,则每一小方格人口数量依A∶B∶C按2∶3∶1比例而定,设每一小格C的人口为K,则每一小格A、B的人口分别为2K、3K,则网格代码7的人口数量为12万×[3K/(3K+3K)]=6万;同理可求网格代码10的人口数量为27万×[3K/(2K×2+3K×2)]=8.1万,网格代码12的人口数量为22万×[3K/(3×3K+2K)]=6万,③错。综上,C选项符合题意。第10题,考虑人口因素,购物中心应布局在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即网格代码5或6;考虑地租因素,网格代码6地租低于网格代码5,故应选网格代码6所在区域。
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011年以来我国连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读“我国某大城市房价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1题。
11.关于M、N两处房价的高低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M处房价偏高,交通通达度好
B.N处房价偏低,交通通达度差
C.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D.N处房价偏高,地势较低
答案 C
解析 两地都位于3 000元等房价线的外侧,但M处环境优美,房价较高。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13.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2.A 13.C
解析 武汉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武汉是区域中心,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交通运输等方式相互联系。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15.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 14.C 15.A
解析 第14题,P1的人口规模大于P2,故P1的服务范围可包含P2的服务范围,图中运输干线也可连接乡镇与乡镇且运输干线也并非新建。第15题,P1~M2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扩大P1腹地范围,提升其窗口作用。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某城市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为该市的重化工业区。简述其布局的有利条件。
(2)说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
答案 (1)甲地离主城区较远,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主城区影响较小;甲地位于城市河段的下游方向,其产生的水污染对城市水质影响小;甲地有主要道路经过,且邻近火车站,交通便利;甲地地租较低。
(2)A小区低于B小区。 原因:①A小区楼层比B小区高,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空间比B小区小(或容积率高);②A小区邻近机场,受噪声影响大,B小区临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③A小区背靠陡崖,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B小区大;④A小区交通通达度比B小区差。(答出3点即可)
17.甲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乙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m)。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 ( )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该地的地形为山地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3)若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该城区建一绿色防护带,请在甲图中用斜线标出其合理位置。
(5)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差 C
(3)合理 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污染小;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4)图略(画在E和B、C、F之间)。
(5)合理 远离工业区,空气质量好,土地面积大,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活设施完备
解析 第(1)题,由甲图可以看出,A地交通通达度最好,应为中心商务区。第(2)题,由甲图可知,D处交通通达度较差,结合乙图可知,此处的地形为山地。第(3)题,通过乙图中的风频图可知,该城区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工业区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这样对城市环境污染小,E处就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E处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好。第(4)题,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第(5)题,在H处建居民区较合理,因为H处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生活便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