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世界区域地理-南极洲
考纲要求: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主要区域特征
基本概况
位置、范围:世界第五大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
围,是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
地形: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其中冰层厚度约2000米。南极洲的冰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最高山峰为文森峰
主要的半岛和岛屿:主要半岛为南极半岛
气候 极地气候 终年低温
特点:酷寒、干燥(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烈风
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少,地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平均海拔最高;气温低;
处于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温度极低,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极少,因此非常干燥。
极地高压势力强大,南极大陆上被冰层覆盖,冰层呈盾状中间海拔高向边缘海拔低,密度很大的冷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作用下加速向边缘流动,形成烈风。
主要资源
淡水资源:世界淡水储量最多 (2)矿产资源:煤、铁等
(3)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南极考察:现今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最佳考察期为每年的11
月至第二年的3月(南极洲的暖季,这一时期也是南极洲的极昼时期)
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
地理坐标为62°12′59″S, 58°57′52W。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
中国南极中山站1989年4月10日地理坐标为69°22′24″S, 76°22′24″E。
在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中国南极昆仑站 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区落成。
地理坐标 80°25′01″S 77°06′58″,有极昼极夜现象
中国北极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斯瓦尔巴群岛)建立
地理坐标78°55′N 11°56′E,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条约》:1959年12月由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其主要内容:
南极的利用将只限于和平目的;
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知识网络总结
自然
环境
位置
南半球高纬度
地形
冰雪高原(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
气候
世界寒极、风库(气候特征:严寒、干燥、烈风)
人
类
活
动
资源
水资源:固体冰川、淡水资源的宝库
矿产丰富:铁、煤、石油等
生物种类贫乏:企鹅、磷虾、鲸、海豹等
原始环境、科研宝地
交通
空中交通捷径
利用
和平利用南极洲
我国先后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教学附图
练习
识图练习
1、长城站 2、中山站 3、德雷克海峡
4、文森峰
5、太平洋
6、印度洋
7、大西洋
8、塔斯马尼亚岛
9、火地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