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
2.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来源: ]
3.认识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特征;
4.能够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主要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2.内涵:
A、区域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B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其尺度可大可小),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特征的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排他性)
3.划分目的: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三、区域的特征[来源:]
1.整体性:
含义:
意义:
2.差异性:
含义:
意义:
3.开放性:
含义:
意义:
4.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5.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四、区域差异:
1.成因: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区域差异的比较:
以日本与英国为例
4.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来源: ]
[来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典型例题:
试从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自然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气候上的分界线:
;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
(3)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
(4)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
(5) 简要分析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共同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
。
四地相比之下在某一方面的优势:
①三江平原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 ;
②珠江三角洲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特色是 ;
③长江三角洲在灌溉条件上的优势: ;
④成都平原所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检测练习:
1、产生自然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海拔高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水文、植被 B、土壤、地形 C、气候、地形 D、植被、气候
3、青藏高寒区最为主要的不利条件是( )
①气温低 ②空气稀薄 ③风力大 ④水分不足 ⑤湖泊众多 ⑥太阳辐射强 ⑦地势崎岖
A、①③④⑥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5、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气温 C、地形 D、距海远近
6、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 B、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C、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烈 D、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高山和盆地
7、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 B、随海拔变化的水热条件
C、随离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D、随地形而变化的土壤状况
8、有关青藏高寒区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较高 B、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多发育成熟土壤
C、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山间盆地组成 D、该区河流都属于外流河,亚洲许多大河均发源于此
9、青藏高寒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 B、随海拔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
C、随离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D、随地形而变化的土壤状况
10、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 )
A、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11、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相似性 C、基本的不连续性 D、完全的相同性
12、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原因主要是( )
①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②纬度位置的差异 ③经度位置的差异 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某河为内流河,则该河可能位于( )
①青藏高寒区 ②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区域类型属于均质区的是( )
A、京津唐工业区 B、三江平原 C、浦东经济开发区 D、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5、下列区域的划分,既是单一指标,又是人文要素的是( )
A、我国三大自然区 B、水田农业区 C、干湿地区 D、我国的三级阶梯
16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17. 有关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湿润,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B.英国靠近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C.传统工业以资源型布局为主 D.英国能源匮乏,石油依赖进口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回答18-20题
18、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19、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0.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2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 B.330km C.400km D.430km
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
地质作用
①
②
(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中信息描述A、B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图示天气系统在该区域持续时间较长,据图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它对A、B两城市
的影响。
(3)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但该区域水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4)结合区域特征,指出该区域今后的开发方向。
ACCDB,DCCBA,DCABB,DCCBB
21.(1)东北—西南走向 (2)B
(3)
典型地貌类型
地质作用
①
风积地貌(沙漠、沙丘)
风力沉积作用
②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冰雪融水
大
B河
雨水(大气降水)
小
22
(1)该时段A城市气温总体较B城市高,温差较B城市小;降水量较B城市少。(每要点2分,共4分)
(2)冬半年,(来自我国北方的),锋面系统在向西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在此处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每要点2分,共6分)
A城市此时位于该天气系统的暖气团一侧,受锋面影响小;B城市位于锋面控制区域,受其影响大。(每要点2分,共4分)
(3)该地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因此水运条件较差)。(每要点3分,共6分)
(4)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建设农林牧生产基地;以水电站和六盘水煤矿为中心,加快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旅游业。(5分,每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