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
[分析解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4.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5.掌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大洲分界线:图中的a乌拉尔山,b苏伊士运河,c直布罗陀海峡,d白令海峡,e巴拿马运河,f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和南部,B欧洲,C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2.世界人种分布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A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B
黄种人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C
黑种人
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世界的国家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
世界贸易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考点一 区域定位的方法
1.(2011·四川文综)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答案 (1)C (2)A
解析 (1)从图上看,该剖面穿过了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地形区应是高原。乙地是巴西,巴西的工业和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连接里约热内卢和加勒比海之间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2)甲地大约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而对岸为非洲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位于同一纬度上的二者相比,暖流流经海域盐度更高。本格拉寒流是离岸风吹走表层暖海水,下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的,属于典型的上升流,受此寒流的影响,沿岸是热带荒漠景观。南美洲回归线穿过的东岸地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油橄榄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
【考向立意】
该题以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判断分析能力。
【思维过程】
提取图示信息→根据区域位置、地形等信息推断气候、植被、农业→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分析。
【误区警示】
一是区域基础知识薄弱,分辨不出具体区域或相对位置判断失误;二是不能对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进行正确的判断与推理。
【预测展望】
以经纬网图、区域轮廓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考查对区域特征的合理判断与推理。
1.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
(1)定位依据:经纬线及其度数、海陆轮廓、特征性地理事物、提示性地理名称等。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90°W、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且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
(2)描述方法:对小比例尺地图区域,一般描述其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大比例尺地图区域,一般描述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区域位置的描述角度及其价值
(1)根据区域位置确定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①纬度位置——热量带,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类型;②经度位置——大陆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③海陆位置——降水多少,海洋性、大陆性气候;④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
(2)根据区域位置判断交通区位优势:海陆位置——交通通达度,沿海地区背陆面海,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内陆地区一般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但国境线附近往往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3.世界区域定位
(1)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经纬度分布。如图所示:
识辨区域要从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山川河湖三个角度来定位,可以将其概括为下表:
大洲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山川河湖
主要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东南西北临四大水域,东和南部有最长岛弧
中部高四周低,喜马拉雅山
北回归线、北极圈和日界线经过
欧洲
10°W~66°E
36°S~71°N
北西南临两大洋,四大半岛和四大内海
南北高中部低,阿尔卑斯山
本初子午线和北极圈经过,冰川地貌广布
非洲
17°W~51°E
35°S~37°N
四面临两大洋,三海峡一运河沟通三大洋
东南高西北低,东非大裂谷
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经过,沙漠广布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东西北临三大洋,四大海湾,格陵兰岛
东西高中部低,五大湖最著名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经过,中美地峡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四面临两大洋,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分南北
西高东低,安第斯山脉
南回归线和赤道经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东西南北两大洋,三大群岛点缀太平洋
澳大利亚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赤道和日界线经过,岛屿星罗棋布
(2)选取十条重要的经纬线作为参照帮助记忆,总结如下表:
经纬线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记忆方法
纬线
北回归线
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台湾岛、墨西哥湾
一湾二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赤道
刚果盆地、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亚马孙平原
刚果苏门前,亚马加里面(曼)
南回归线
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潘帕斯草原
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经线
20°W
格陵兰岛、冰岛西侧、大西洋东部
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0°
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几内亚湾
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E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罗的海、波德平原、巴尔干半岛、地中海、刚果盆地、南非高原、好望角
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南非、好望穿
40°E
东欧平原、黑海、红海、东非高原东部边缘
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
乌拉尔山、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北沿乌拉尔山、南过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
大兴安岭、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
兴安、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
白令海、新西兰南北二岛以东
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1.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 )
A.石油主产区 B.重要城市带
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
(2)图中城市 ( )
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
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 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答案 (1)D (2)D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阴影部分为亚寒带针叶林与热带雨林分布区。图中
城市①位于西半球,正午太阳高度③不一定大于④;⑤在①的西南方向。
考点二 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特征
2.(2011·四川文综)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3)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0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答案 (1)D (2)A (3)B
解析 本题组以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①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题,(130°W,54°17′N)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④地地处北美西海岸附近,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暖湿的西风受山地阻挡,地形雨丰富。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不稳定,易引发旱灾;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气温、降水统计资料为情境,考查四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原因、自然带、气象灾害、农业等知识点。
【思维过程】
读表获取信息→判断四地所属气候类型→对各地的位置做出判断→结合气候特征判断各地的自然特征。
【误区警示】
气候类型判断技能不熟练;不能结合地形、洋流等特殊因素对④地的气候做出正确判断。
【预测展望】
以某一区域的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经纬网地图等形式为依托,从整体性的角度考查对地形、气候、水文、农业等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特征及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位置、地形图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①跨经纬度广阔,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显著;③面积广大,内陆地区降水少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
①干燥;②暖热;③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广大;②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间;③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伏和缓
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②气候类型多样
①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降水稀少,中部平原使冬夏气流畅通无阻,气温年较差增大;②跨纬度广、地势起伏大
南美洲
西部安第斯山脉南北纵列,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①以热带气候为主,温暖湿润;②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①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②南北纵列的安第斯山紧逼海岸,大陆轮廓北宽南窄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②海洋性显著
①大部分位于35°N~71°N;②主体部分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大陆轮廓破碎,南北东西向的山脉、中部平原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大洋洲
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①干旱区面积大;②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①广大中西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东部山地阻碍太平洋气流进入;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
严寒、干燥和烈风的极地气候
纬度高、地势高,终年受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
深化拓展 以某大洲为例说明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步骤
分析地形特征是区域地理中常见的题型,但准确把握答题要领是非常关键的。明确地形特征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述,清楚影响地形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分析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地形类型成因分析要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来考虑。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而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过程。
2.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__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印度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旱(干)季
(3)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国为位于亚洲南部的孟加拉国。
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
(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部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
(3)从中部流向四周 A、B、C
1.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线索
包含逐层递进的三个层次: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2.某一区域的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如下图所示:
3.区域特征描述模板
(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起伏。
(2)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3)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区域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特征(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
4.技巧方法
(1)把握地理特征结构模式,弄清从哪些角度切入描述地理特征;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区域实际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3)从区域图中获取能反映地理事物特征的信息,围绕影响地理特征形成的因素分析推断地理特征。
一、选择题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分布区,据此回答1~3题。
1.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A、B、C、D四处形成该自然带的共同原因是 ( )
A.多山地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B.位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
C.位于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流经
D.终年受赤道暖流的影响
3.该自然带分布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
A.商品谷物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答案 1.D 2.C 3.B
解析 第1题,该自然带位于赤道两侧,为热带雨林带,其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A、B、C、D四处都有暖流流经,且位于信风迎风坡,湿润多雨。第3题,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而种植园农业在各分布区都有。
读“世界某区域图”(虚线为该地一月0℃等温线),完成4~6题。
4.甲地一月0°C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东西走向,地形
B.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C.东西走向,太阳辐射
D.东北—西南走向,洋流
5.关于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越往北,封冻期越短 B.含沙量较大
C.短小流急 D.水位季节变化小
6.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七月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温和湿润
C.炎热干燥 D.温凉干燥
答案 4.C 5.D 6.B
解析 受太阳辐射影响甲地一月0°C等温线的大致呈东西走向。图示地区位于欧洲 西部,气候海洋性显著。河流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水位季节变化小。 大部分地区七月气候温和湿润。
读“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回答7~8题。
7.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8.下列地理过程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D.工农业发展→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图示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的,寒流只起辅助作用。第8题,A、B项多发生在湿润地区;D项以沿海地区最为显著。
2011年4月,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读下表(数据为2010年),回答9~11题。
国家
中国
①
②
③
④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约960
1 707.54
851.42
约298
121.91
人口数量(亿)
13.17
1.44
1.82
10.49
0.42
GDP (万亿美元)
5.75
1.47
2.02
1.43
0.35
9.表中序号代表的国家是 ( )
A.①—印度 B.②—俄罗斯
C.③—巴西 D.④—南非
10.金砖国家中,人均GDP最低的是 ( )
A.中国 B.南非 C.印度 D.巴西
11.金砖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A.资金雄厚 B.气候优越
C.技术先进 D.资源丰富
答案 9.D 10.C 11.D
解析 表中①俄罗斯,②巴西,③印度,④南非。金砖国家人均GDP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出。资源丰富是金砖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优势。
下图为2001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据此回答12~13题。
12.2001~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或地区是 ( )
A.大洋洲和欧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拉丁美洲 D.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13.“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B.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C.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
D.北美洲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
答案 12.C 13.D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下表示意环北极部分国家北极地区土地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据此完成14~15题。
表(人口为2006年数据;GDP为2005年数据)
国家
加拿大
美国
俄罗斯
丹麦
北极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比重(%)
43.74
6.1
51.67
98.05
北极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1.94
1.94
5.01
1.94
北极地区GDP占全国比重(%)
2.1
0.3
12.6
1.3
14.环北极国家中,北极地区对本国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是 ( )
A.加拿大 B.丹麦
C.俄罗斯 D.美国
15.近年来,环北极国家日益重视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地理位置重要 B.陆地面积扩大
C.人口快速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由表可看出北极地区国土面积、人口和GDP占全国比重(%)俄罗斯占比重最高,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第15题,北极地区纬度高,终年被冰雪覆盖,开发利用较困难,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伴随北极航线的开辟,将有利于环北极国家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市举行。会晤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规划“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蓝图。
材料二 “金砖国家”分布图
(1)关于“金砖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发达国家
B.B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C.R国面积辽阔,农产品大量出口
D.I国人口增长较快
(2)图中C、I两国具有鲜明特色且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影响其发展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B国近年来________________资源减少迅速,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请你就该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1)D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水旱灾害频繁
(3)森林 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的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观光、旅游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任答四点)
解析 由图可知,C为中国,I为印度,R为俄罗斯,B为巴西,S为南非。(1)巴西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俄罗斯因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产品多需进口。(2)中国、印度都属季风气候,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但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旱灾害严重。(3)巴西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从保护区、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措施。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人们设想在白令海峡打隧道、架大桥,并修建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铁路,创造现代人类跨越“天堑”的奇迹。
材料二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1)从北京直达洛杉矶,沿该铁路线比海运航线路程要________________,从北京到洛杉矶沿海运航线可以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说明温哥华与海参崴的气候差异及其成因。
1月
7月
年降水量
温哥华
气温
3.0 ℃
17.2 ℃
1 149 mm
降水
149.8 mm
36.1 mm
海参崴
气温
-13.1 ℃
17.3 ℃
872 mm
降水
15.4 mm
118.8 mm
(3)比较说明图中甲、乙两处铁路走向不同的主要原因。
(4)该设想铁路沿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为了解沿线环境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在可行性论证时需要对铁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预测。你认为该模拟系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5)试分析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对北冰洋交通及沿岸经济布局的影响。
答案 (1)短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2)温哥华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海参崴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甲:俄罗斯国土辽阔,东西部经济差异显著(经济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 等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乙:东侧山脉呈南北走
向,沿岸平原南北狭长,且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4)地势起伏、复杂地质、严寒气候、永久冻土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5)北极航道将开通,大大缩短欧洲、北美和东北亚之间的海上航线,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成俄罗斯、北美、西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
解析 (1)该铁路线基本沿大圆劣弧延伸,比海运航线要短;根据洋流分布找出借助的洋流。(2)从表中信息归纳气候差异,根据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不同分析其成因。(3)从地形、资源、经济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比较分析甲、乙铁路走向差异的原因。(4)从沿线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设置模拟系统应考虑的因素。(5)按照“海冰融化→航线开通→形成环北极经济圈”思路整理答案。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