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一、日本
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岛和d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京滨工业区、f名古屋工业区、g阪神工业区、h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二、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4.城市:首都新德里,d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e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f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三、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鄂毕河,叶尼塞河,f勒拿河,发源于我国的是鄂毕河。
3.城市:h莫斯科,港口城市g圣彼得堡,i摩尔曼斯克,j符拉迪沃斯托克。
四、澳大利亚
1.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2.气候:图中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e地中海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
3.出口产品: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小麦、牛肉,出口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矿石,目前其主导产业是服务业。
4.城市: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悉尼。
五、美国
1.地形区:图1中a阿巴拉契亚山脉,b中央大平原,c落基山脉。
2.气候:图1中d温带大陆性气候,e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2中农业带: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
畜带。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
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城市:图2中e纽约,f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g休斯敦。
六、巴西
1.地形区:图中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2.气候:图中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3.工农业:热带经济作物中的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4.人口: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5.城市: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图中g巴西利亚,h圣保罗。
考点一 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的地理特征
1.(2012·上海地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答案 (1)D (2)C (3)B
解析 第(1)题,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由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第(2)题,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第(3)题,20世纪后期以来,开发了新资源,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西伯利亚的区域特征、人口分布与迁移,重在考查区域分析能力。
【思维过程】
获取图文信息→综合解读信息,分析区域特征→对各题涉及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判断。
【误区警示】
第(2)题,误以为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第(3)题,没有把握试题的考查意图:北部自然环境恶劣,开发较晚,因此新资源的开发是导致人口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
以某自然区域为依托,从整体性的角度考查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四个国家区域特征比较
日本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美国
空间定位
地形
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沿海一带有狭小平原,多火山、地震
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
西部低矮高原面积广大,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平原占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温南北差异,降水东西差异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由北、东、南向内陆呈半环状分布;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温带面积广;地形对西海岸及东部地区影响巨大
水文
河流短急,富水力
大河多,水量大,富水能,结冰期长
东部水资源丰富;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盐度高;河流少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航运、发电便利
矿产资源
贫乏
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
铁、煤、铝土、锰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丰富
工业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临海型”工业布局
工业基础好,以重工业为主;工业自西向东扩散
工矿业出口收入高,采矿、机械、化学等工业发展快
现代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西部三大工业区
农业
水稻种植业、渔业发达;小型农业机械和水利技术
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产量不稳定
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出口羊毛、小麦
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高;从事农业人口少;输出农产品最多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
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北亚地区地广人稀
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已超过三亿;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太平洋沿岸三大城市带
2.日本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下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图2为“A城市P电脑公司某产品产业链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N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
(3)简述该地成为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
(4)简析P电脑公司产业链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从M流向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
(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
(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
(4)利用P公司的品牌和科技水平;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组装,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美国西部,为地中海气候,但北部降水明显比南部多,因此引水方向为从北到南。(2)沿线地区干旱,随着引水量的增加,使地下水位上升及灌溉增加,导致产生土地盐碱化。(3)该地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上引水系统的修建,该地成了主要瓜果产区。(4)从图中可以看出,P电脑公司的生产为分散型,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考点二 印度、巴西的地理差异
2.(2012·重庆文综)下图是“巴西圣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圣保罗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基础条件。
(2)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长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 (1)①钢铁、化学、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②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优越;③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④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
(2)①有利条件:降水丰沛;原因:赤道低压带控制带来丰沛降水。②不利条件:有明显的干季;原因: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
解析 第(1)题,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制造业发达、科技水平高、区域协作条件好,同时,该市位于巴西人口稠密地区,汽车销售前景好。第(2)题,橡胶树对水需求量大。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存在明显的干湿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会对橡胶树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考向立意】
该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区域生产活动的形成条件,对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
【思维过程】
图文信息解读(气候、山脉)→调用区位原理与分析方法→根据设问要求做出符合逻辑条理的表述。
【误区警示】
第(1)题,审题不细,没有注意设问中“工业基础条件”的限定,遗漏要点,如协作条件、生产经验等。第(2)题,答非所问,没有根据设问规定的“降水特点”进行作答。
【预测展望】
以中外合作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区际联系,我国“走出去”战略是今后高考的一个重要视角。
1.印度与巴西区域差异比较
印度
巴西
空间定位
地形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西部为安第斯山区,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
气候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水文
印度河、恒河,流量大、无结冰期
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广,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矿产资源
煤、铁、锰等资源丰富
铁、锰等资源丰富
工业
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工业体系
钢铁、汽车和飞机制造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
水稻种植业为主;小麦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水稻分布于东北部地区及沿海地区
热带农业发达,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首都新德里和沿海大城市
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很大,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东南部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
2.印度、巴西地理特征
2.读下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2)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3)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甲、乙图幅相同,甲实际面积大,比例尺小;A位于B的西南方向。(2)甲地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甲地位于巴西高原,乙地位于德干高原,两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C位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流水侵蚀加剧。
世界重要国家区域图的判读思路
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戈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莫斯科不是俄罗斯。要想实现国家的经济复兴,必须实现西伯利亚和远东(注:即东部地区)与欧洲地区(注:即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俄罗斯东、西部地区部分指标比较示意图
材料三 俄罗斯东部地区不仅幅员广阔,而且资源丰富,堪称“世界上惟一尚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该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90%,石油和煤炭占全俄的70%,仅秋明州的油气资源就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1)俄罗斯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试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
(2)俄罗斯将交通运输的重点放在发展东西向的铁路运输上,试分析原因。
(3)说说俄罗斯怎样实现东西部的均衡发展。
(1)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年产量低;②受气候影响大,产量不稳定。
(2)①主要河流南北流向,结冰期长,河运价值低;②(东部地区经济活动多在南部地区)港口多冻港,海洋运输不方便;③运输的货物多为矿产品或重工业品,运距长,公路运输成本高;④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小,客货运输量大,(俄罗斯东西向货物运距长)运输成本低。
(3)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和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铁路交通加强彼此经济联系,实现俄罗斯东、西部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世界重要国家区域图的判读思路
1.特征分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土壤类型等。
(2)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该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2.要素解读
(1)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两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3.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答案 1.A 2.A 3.C
解析 由经纬度和国土轮廓可知甲为巴西,乙为印度,丙为澳大利亚,丁为埃及。
四国中,只有巴西没有沙漠分布;巴西地势南高北低,印度南北高、中部低,澳大
利亚东西高、中部低。巴西不是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印度工业集中分布在德干高
原东北部地区;埃及的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读“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4~6题。
4.该国地形形成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侵蚀与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5.该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低于其他国家
B.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
C.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D.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
6.适宜该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 ( )
A.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B.以出口林矿产品为经济支柱
C.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D.以发展资源能源型工业为主
答案 4.B 5.C 6.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岛国为日本。日本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显著。日本属于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较高,因中部多山地,因此东岸夏季降水多,西岸冬季降水多。因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可信。该国资源匮乏,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甲图为“印度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乙图为“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后回答7~9题。
7.根据甲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地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小于200 mm
B.该区域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C.受西南季风影响,印度各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N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小于500 mm
8.印度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乙图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区域产业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城是印度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
B.Q河由于流经山区,航运价值小
C.乙图③带是印度畜牧业分布区
D.孟买是印度主要的麻纺工业中心
答案 7.D 8.B 9.A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众多,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降水量的月份变化曲线,与图中甲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乙地区 ( )
①经济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为主 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④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0.A 11.D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和城市可知该国为尼日利亚。该国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①曲线终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多在150 mm以上,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特征。该国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牧业占主导地位,过牧致使土地荒漠化严重;由于人口压力大(注意题干信息),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不能自给。
下图中的S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此完成12~13题。
12.M城市和N城市发展石化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分别是 ( )
A.劳动力和市场 B.科技和原料
C.科技和劳动力 D.市场和原料
13.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原料资源短缺 B.工资成本上升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减小
答案 12.D 13.B
解析 该国临近波斯湾,N城市靠近油井,原料丰富;M城市靠近市场地。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该国的服装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即下图中甲国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和乙国的淡水河谷公司)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以他们为代表的铁矿石供应商,每年都要与以中国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和欧盟钢厂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进行谈判,来判定下一年度双方交易的铁矿石价格。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淡水河谷公司距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厂最近
B.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东南方
C.甲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D.对森林是保护还是开发为乙国面临的两难选择
15.有关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B.甲国除大量出口铁矿石外,还大量出口羊毛和玉米
C.乙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D.乙国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畜牧业特别发达
答案 14.D 15.C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甲国是澳大利亚,乙国是巴西。澳大利亚的公司离上海宝山钢铁厂更近;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西南方;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其发展已到了后期阶段;巴西热带雨林的命运令世人关注,保护还是开发为该国面临的两难选择。第15题,澳大利亚以混合农业为主,大量出口羊毛和小麦;潘帕斯草原位于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某区域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喜光,耐低温,耐盐碱干旱,种子可食可榨油,它为甲国的国花。
(1)简述甲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图中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国向日葵生长的有利条件。
(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释全球变暖对图示海域及沿岸地区的影响。
答案 (1)纬度高,北极圈穿过该国北部;三面临海;地跨亚欧两洲;陆上邻国多。
(2)森林广布,径流较丰富;河流有凌汛,易泛滥;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3)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4)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人类生产和生活空间受影响;极冰融化,北极熊等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极冰解冻,可开辟多条海上航线,有利于加强各国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引起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等。(答出2点即可)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墨西哥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所谓客户工业,即免税或缴纳少量关税临时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加工组装后用于再出口的工业。目前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60%集中于最北部的三个省。下表为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统计表(2004年)。
产业类别
食品
纺织服装
鞋
家具
化工
运输工具
工具
电子
玩具
总计
企业数量
35
588
31
294
118
262
60
629
38
2 805
从业人员
10 193
193 619
5 684
50 911
22 089
242 451
17 443
528 834
8 773
1 060 880
(1)墨西哥以__________地形为主,海拔大部分在____________以上。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角度简述该国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3)墨西哥客户工业位居前三名的主要产品类型是______________,60%的企业集中于国土北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墨西哥大力发展客户工业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原 1 000米
(2)海陆位置:沿海少,内陆多;地势:大多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地势低,气温高,内陆高原气候凉爽。
(3)电子、运输工具、纺织服装 靠近美国,产品出口到美国(为美国加工产品) 劳动力
解析 (1)据图判断地形及海拔。(2)注意分别从海陆位置和气候分析判断。(3)从表格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