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知识拓展】 吹尽黄沙始到金———剖析区域的特点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层次性。 区域的层次性是指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层次关系如下图:   2.差异性。 区域的差异性是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差异,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长期的相互联系、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例如,“季风气候显著”是东部季风区的整体性特征,“干旱”是西北内陆地区的整体性特征,“高寒”是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如下图所示:  4.可变性。 区域的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整体性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易错明辨】 有关区域基本含义的两个误区 1.地理区位就是地理位置。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区位的概念是包含位置概念的。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一是绝对位置,即经纬度位置;二是自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与山、川、湖、海、陆、草原、海拔等有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三是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指国家之间、政治集团或军事集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四是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般所说的地理位置是指前两种。 2.区域就是区划。 区域与区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域是区划的结果,区划是划分区域的过程。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就是区域。划分区域的指标有多种。以一种指标来划分的区域,称为单一特征区域;综合多种指标划分的区域,称为综合区域。如根据积温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都属于单一区域。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将全国划分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则是综合区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