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识记:现代旅游的特点、基本要素。 2.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 3.应用:学会分析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1.现代旅游的特点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在旅游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图解如下:  [温馨提示] 现代旅游六要素与旅游活动三要素的关系 (1)区别:旅游活动三要素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说的,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联系主客体的媒介;而现代旅游六要素是站在第一者的立场上说的,是主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要从事的六项活动。 (2)联系:现代旅游六要素中的“食、宿、行、购、娱”是由旅游业完成的,而“游”是对旅游资源的游览、观赏,同时“购、娱”也是旅游资源功能的一部分。  [例1]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家界市旅游和GDP发展指标    年份 项目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 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 201.0 7 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均旅游收入(元) 17.0 30.0 170.0 612.8 2 033.3 4 916.7  GDP(亿元) 10.83 13.44 33.35 53.76 82.51 127.54  (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 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上表中可知1989~2006年张家界游客量、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收入、GDP均逐年增长;游客人均花费1989~1991年略有下降,1991~2006年逐年增长。 ———————————————————————————————————————— [解析] 第(1)题,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包括食、宿、行、游、购、娱,游客在这六个方面有花费。第(2)题,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可增加旅游收入,它与游客总量快速增加有关,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 [答案] (1)游 购 (2)ACD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文化繁荣 作用 表现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休息调养,恢复体力和脑力   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精神生活   增加旅游者的生活阅历,提高文化素质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扩大文化传播与交流,强化民族认同感   推动各项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得到开发和恢复   传统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扩大重新得到发展   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   历史建筑重新得到修缮和管理   3.促进社会进步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温馨提示] (1)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影响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使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等失去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例2] (2012·江苏高考节选)2011 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西湖为免费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谈谈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解析] 免费开发旅游区表面看来损失了一定的门票收入但却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不需要支付门票,游客们也乐意停留更多的时间游玩。 [答案] 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还湖于民。  1.(2012·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解析:社会效益应从就业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答,经济效益应从相关产业和收入等方面作答,生态效益应从替代高能耗工业、减轻环境污染方面作答。 答案: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安新县,地处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出没之区、“小兵张嘎”造就之域。 材料2:“白洋淀景区示意图”。  (1)白洋淀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每年的6月至10月为最佳的旅游时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往年相比,白洋淀景区的乡村游人数有大幅度提升。试分析乡村游的意义。 解析:第(1)题,白洋淀位于华北地区,6~10月正值芦苇茂密、荷花竞相开放的时间,景色优美。第(2)题,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丰富城市居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 答案:(1)白洋淀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每年的6~10月处于雨季,荷花竞相开放,芦苇生长浓密,最适宜旅游 (2)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休闲活动,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统筹与互动;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等。 3.(2012·南京模拟)“石头城”,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垒筑起来的城,在我国历史上有三大著名石头城:其一是南京石头城,其二是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的石头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景区甲和乙分别对应景观图________和________图。 (2)石头城风景属于________(  ) A.旅游主体       B.旅游业 C.旅游资源 D.旅游目的 (3)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A对应的城市气候较干旱,B对应的城市气候较湿润,A对应于甲城,B对应于乙城。第(2)题,石头城风景属于旅游资源。第(3)题,注意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有利影响”。 答案:(1) A B (2)C  (3)增加外汇收人,回笼货币资金;带动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阅读丽江的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丽江古城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96亿元。 材料2:晚上,当大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来的时候, 在纳西古乐会的院里,一群像出土文物一样的老人,穿着长衫马褂正襟危坐,双目微垂,心静如水。在他们瘦骨嶙峋的手指下,一千多年前的古乐穿越时空,为我们带来一种远古的宁和。 ……在丽江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一个四川小伙子在丽江邂逅一位韩国姑娘,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人在古城的河边开了一家咖啡馆,而里面端盘子的是个美国女孩! 材料3:旅游业的发展给丽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大批游客涌入古城,给古城面貌、环境和设施增加了压力,造成丽江的旅游环境的混乱,产生了空间污染、精神污染、噪音污染和垃圾污染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旅游业对丽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2说说旅游对丽江地方文化有何影响?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1)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增加收入、稳定市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平衡等角度分析。第(2)题,国际旅游可以加强世界文化交流,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第(3)题,旅游的过度开发会加重当地生态环境压力。 答案:(1)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加强了对外交流与联系;促进丽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3)加重丽江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 第二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旅游资源的分类。 2.我国的世界遗产。 3.旅游景观的观赏。 4.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识记:旅游资源的价值、类型,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分布及其重要价值。 2.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和中国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3.应用:掌握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其核心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内容上的多样性: ①物质的与精神的。 ②自然的与人工创造的。 ③已开发的与潜在的。 (2)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①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 ②从城市到乡村等,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地域特色和风格。 3.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 资源价值 含义 主要的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文旅游资源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的类型 类型 种类 核心 形成过程 举例 旅游意义  自然 旅游 资源 地文景观 地貌景观 自然过程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天象与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 建筑景观 历史过程及当代人类活动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旅游商品   景德镇瓷器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5.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 特性 含义  旅游资源 共性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资源是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永续性 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自然景观 季节性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地域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人文景观 可创造性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可变异性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6.我国的世界遗产 (1)我国世界遗产数量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景观遗产3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有泰山、武夷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4处。 (2)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  记忆和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常遵循两个原则 (1)“抓少放多”的原则:主要记忆和掌握8处自然遗产和4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考题判读时除了这12处之外的一般为文化遗产。 (2)“抓热放冷”的原则:主要记忆和掌握近几年内尤其是2013下半年到2014上半年刚申遗成功的和经常考查的典型的遗产。  [例1] (2011·江苏高考节选)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获取和解读信息]————————————————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关键词“红树林”和“森林”属于自然事物,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解析]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天然赋予的属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而自然旅游资源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 自然 科学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地利”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望 远眺 峰峦 雄伟、峻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俯瞰 江河大海 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近看 平视 城市中的湖泊 湖周围的建筑物越高,湖显得越小、越美   低看 较小的湖沼、池塘 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   置身其中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 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山水组合景观 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如漓江、三峡、武夷山)  适当距离仰视 瀑布 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 观赏位置 实例  较大的江河湖海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眺 洞庭湖(岳阳楼)、太湖、鄱阳湖、长江(黄鹤楼)、黄河、滇池(大观楼)、赣江(滕王阁)  较小的湖沼池塘 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 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  地貌的天然造型 特定的观赏点 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肇庆的七星岩   2.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观赏时机  自然景观 随季节变化 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    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    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随天气变化 泰山观日出——早晨    黄山观日落——黄昏    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 青海湖的候鸟——五月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    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特定的气象    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    峨眉山“佛光”——特定的气象    大理的“蝴蝶会”  人文景观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   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夏秋季   3.把握情景交融——“人和” (1)抓住景观特色: 全面了解景观特点: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旅游路线、景观形成的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如园林建筑的欣赏: 欣赏园林景观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景观 类型 布局思想 典例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建设 寺、庙、亭、塔、阁、摩崖石刻等 因势、得体使两者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 五台山的佛寺景观、云南的大理三塔  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 古代园林 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不同建筑风格  风俗民情  一方山水一方情 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 风情、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  (3)以情观景:   [例2] (2012·江苏高考节选)2011 年6 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 D.把握观赏时机 [解析] 题目介绍的三个旅游景点均需要选择特定的时刻,三潭印月需要在晚上欣赏、雷峰夕照是晴天的傍晚的美景、苏堤春晓则适合春季赏景。 [答案] D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1.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四绝 景观特点 成因  奇松 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有异体同干等 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云海 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 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2.元阳梯田景观 (1)形成原因:  (2)季节变化与生产过程的联系:   [例3] (2011·北京高考)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解析] 图中石柱位于海南岛海岸边,显然是由于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1.资源价值评价 (1)资源的质量: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资源的集群状况: 有些旅游资源虽然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孤立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旅游资源价值不大。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而更具价值的资源时,其旅游价值便会大大下降。例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美,但附近有名气更大的路南石林,它就很难吸引游客。如果乃古石林出现在其他省区,可能会游人如织。 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评价 位置和交通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也就是要让游客来得方便、在旅游区逗留期间活动方便以及结束游览后离开方便。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3.客源市场评价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1)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2)客源地: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3)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所以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成为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基础设施评价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如果这些设施不够完善或比较落后,则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4] (2011·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中旅游景点分布可知该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且分布集中、组合好。 (2)由图例及图可知该地区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3)由经纬度可知该地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条件好。 ———————————————————————————————————————— [解析] 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市场距离、交通状况、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等方面考虑,结合图中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1.(2013·南京模拟)南京市郊县——高淳“桠溪生态之旅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慢城。其旨在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一张独特的旅游名片。下图为“高淳县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高淳建设国际慢城后,来此旅游的人数激增,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特性)。为了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当地应首先做好____________工作。 (2)2012年,以油菜花观赏为主题的“第四届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隆重举行,该旅游节的举行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__价值。 (3)该旅游节选择在3月31日至5月6日期间,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看,说明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有人喜欢近观也有人喜欢远眺,说明还要注意____________。 (4)评价高淳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 项目 开发条件   景点多,组合好  地理位置和交通   客源市场    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  解析:第(1)题,据题意可知,它是一张独特的旅游名片,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第(2)题,“油菜花观赏”体现了其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第(3)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第(4)题,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客源市场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非凡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2)美学 经济 (3)把握观赏时机 选择观赏位置 (4)资源价值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广阔 基础设施 2.(2012·苏中三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为“欧洲西部轮廓图和六幅景观图”。  材料2:欧洲西部地区旅游业发达,其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 (1)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代码)。 (2)A景观的价值有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的观赏方法是______________;E景观美的核心在于____________。 (3)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的观赏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条件等。第(1)题,所谓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图中峡湾、滑雪场及阳光海滩都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而其他三个则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第(2)题,A景观的形式与冰川有关,因此该景观具有明显的科学研究价值。当然它作为旅游资源也有美学价值及经济价值。这类景观需远观才能看出它的气势与全貌。E为历史人文景观,因此核心是当地古代的文化内涵。第(3)题,本小题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资源的集群性、市场距离及区域的接待能力等四个角度来分析区域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答案:(1)ADF (2)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 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历史文化内涵 (3)旅游资源量多质高、组合好;居民收入高,距离市场近;交通便捷,出行方便;旅游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2012·上海高考改编)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__。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对旅游资源类型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第(2)题,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先是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貎,然后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就形成了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第(3)题,结合材料中信息,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客源地、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政策等方面。 答案:(1)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 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亭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 (3)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广、游客多,消费能力强;景区外围宾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环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区;由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证。 4.2012年,敦煌市全力打造“莫高窟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旅游景区”“雅丹旅游景区”“阳关旅游景区”“玉门关旅游景区”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并重点开发日韩、欧美客源市场。读下图,回答问题。  (1)敦煌市打造的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中,按旅游资源分类,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是________旅游景区和________旅游景区。 (2)过去敦煌市的旅游景区在世界上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12年该市又全力打造五个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景区,就旅游业的角度而言,与过去比较,这样安排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敦煌旅游要将日韩、欧美客源市场的开发作为重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都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第(2)题,这种安排是增加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使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更加丰富、合理、增加吸引力。第(3)题,因为日韩、欧美经济发达,收入高,人们出游的愿望高,加上敦煌景观独特。 答案:(1)鸣沙山·月牙泉 雅丹 (2)旅游资源的集群度更高;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更加合理,旅游资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日韩、欧美国家经济发达,游客个人和家庭收入相对较高;敦煌的旅游景观比较独特,对上述国家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大 第三讲旅游开发与保护__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旅游景区规划。 2.旅游活动设计。 3.旅游安全。 4.旅游与环境。 1.识记: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2.理解:旅游规划的内容。 3.掌握:旅游和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环保措施。     旅游规划与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旅游景区包括景点、交通、服务设施、绿化系统等基本要素。 (2)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①对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②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 说 明  旅游景区交通规划 景区交通线路规划 旅游景区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紧邻的主要景点为中心,通过公路、河道、索道和人行道等交通线,将周围若干景点相连而成的。因此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旅游交通工具规划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某些交通工具(如观光马车)具有娱乐性质,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的目的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旅游规划不是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它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而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 2.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活动的产生是在旅游者具备旅游条件的前提下对旅游进行地理性选择、对旅游方案精心设计的过程。一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在实施前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合理设计: (1)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能力:  (2)旅游信息的收集:  (3)旅游点的确定:  (4)旅游线路的选择:   [例1] (2012·江苏高考节选)2011 年6 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游览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收集相关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观内涵。 [解析] 旅游准备前获取景区相关资料可以借助网络、新闻媒体、旅游介绍手册,也可以咨询旅行社。 [答案] 网络、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  旅游与环境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具体表解如下: 促进作用 内容 举例  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①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②旅游业所获资金可使自然景区、历史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北京市重修故宫,拉萨市重修布达拉宫  提高环境质量 ①绿化和美化环境; ②控制污染,全面净化环境 青岛市的“碧海蓝天”工程  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①改善基础设施; ②促进服务设施建设 北京市地铁的加紧建设,奥运旅游场馆的改扩建工程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旅游业并不是通常说的“无烟工业”。开发过度或不当都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旅游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健康  破坏生态系统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游客的乱刻乱画、任意践踏和触摸 造成对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扰乱社会秩序 过量旅游者的到来和缺乏有效的管理 交通堵塞,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3.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例2]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 “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从图中景点的名称、分布可得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具有价值高、类型齐全、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好等优势。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该旅游区位于沙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要保护旅游资源可从保护植被、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水源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2)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  1.(2012·南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景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点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________,除此以外,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 (2)图示景点的旅游旺季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旅游旺季游览这些景区时,需防范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对人身的伤害。 (3)在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中应特别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请谈谈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影响旅游资源观赏的因素及旅游的安全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第(1)题,本小题主要要求识记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这四个名胜及空间分布。第(2)题,由于这三地都是山水景观,夏季植被好、植被茂盛,因而夏季这些地方的景色更迷人。由于这些景区都在山区,在夏季降水丰沛时很容易形成一些地质和气象灾害,对旅客造成严重伤害。第(3)题,本小题主要从控制景区的旅游规模和开发程度、加强对景区污染的监管与治理、倡导文明旅游、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等方面来说明。 答案:(1)黄山 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2)夏季 夏季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并富有变化,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滑坡、泥石流、山洪、雷暴(任举两例) (3)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工程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倡导绿色旅游;将旅游活动规模控制在旅游环境容量之内。(任答三点) 2.(2012·苏中三市联考)青海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下图为“青海旅游交通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列举该地区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旅游资源蕴藏着极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价值。 (2)简述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3)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青海旅游,请你为该地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及评价。第(1)题,该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图中可以读出,但要注意是国家级的;这些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第(2)题,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考虑。第(3)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作答。 答案:(1)可可西里 长江源(青海湖) 美学 科学 (2)地处西部内陆高原,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地处内陆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灾害较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3)加强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青藏高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和布局新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保护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3.(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金三角”地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藏川滇青四方进一步打破壁垒,深化合作,实现“同一个品牌,多个目的地”的区域格局,要将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世界知名的具有强吸引力的一流精品生态旅游区。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2)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域格局定位于“同一个品牌,多个目的地”。简述这一旅游规划定位的主要目的。 解析:第(1)题,读题中材料可知,大香格里拉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旅游要注意行车安全,提防地质灾害;同时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天气多变,要注意防暴雨、防晒;人口稀少还要注意防迷路。第(2)题,加强了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旅游资源集群化,提高了资源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避免了内部的恶性竞争,扩大了旅游环境承载量。 答案:(1)①地势起伏大,交通状况差,要注意交通安全;②防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③海拔高,紫外线强,注意遮阳防晒;④地形复杂,植被茂密,防迷路、蚊虫叮咬等。(2)①有效整合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塑造知名旅游品牌;②增强旅游资源的集群、地域组合状况,提高游览价值;③拓展旅游空间,扩大旅游环境承载量,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 4.(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可知,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①线路附近景点多,空间组合好,到访率高的景区多,最受欢迎。第(2)题,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对海南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开发国际旅游岛会吸引大量游客进入,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生态系统保护(如建生态系统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如治理“三废”)等。 答案:(1)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线路较短 (2)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