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一)——太空探索 (2)
高考分析
本章内容重点考查四个知识点:一太空探索;二是各类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三是昼夜长短的计算;四是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以贴近人们生活的有关重大天文现象,重要时事等材料为背景,考查有关太空的知识。如金星、火星探测最新进展,探月工程“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主要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主。尤其是近两年高考中对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考查频率较高。
本部分内容注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关注时事热点,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锦囊妙计
1.要关注近几年多发的天文事件,用课本知识来解释。
2.要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关于宇宙空间资源的利用和探测方面的进展情况。火星探测,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等。
基础知识归纳
3.月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作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关系尤其密切。
(1)月相变化: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成因:①月、地、日运动形成的三者位置的变 化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
光而发亮。
(3) 月相变化规律:图1.11“观察月相”
问:①当月、地、日三者处于什么位置关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满月?大约在每个月(农历)的几号?②当月、地、日三者处于什么位置关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上弦月?大约在每个月(农历)的几号?
(4)人们对月相的利用:
农历计时制度
利用月相辨别方向
潮汐变化规律
④星期由此演化而来
4.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方兴未艾,人类对球与宇宙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正是天文观测手段的革命,才使人类有可能不断加深对宇宙的认识。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恰好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探测也经历着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这些内容我们要识记一定的航天史内容,同时掌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开发的宇宙资源。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宇宙资源。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空间资源的利用:一是人类发射人造卫星,利用相对于地面的高空位置,迅速、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二是人类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条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等。将来我们还可以建造太空城市,缓解地球的人口压力。
(2)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太空不受大气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如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送回地球,可解决地球能源紧张问题。
(3)矿产资源的利用。月球及许多小行星都富含矿体,利用前景十分诱人。
时事热点
1.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9月27日 16时34分,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16时41分,随着翟志刚进入太空,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正式开始。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公里,在其出舱期间飞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9月28日 17时37分许,在太空遨游了68小时27分钟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18时23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尝试。它彰显了中国在研制高度可靠而强大的运载火箭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存所必需的系统方面的成功。对于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讲,该计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功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象征。外电认为,此次太空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风险最大的一次。我国毫不掩饰自己在宇宙开发方面的雄心。专家们指出未来中国将实施航天器对接,创建太空实验室,进而建立自己的轨道空间站。
2. 神七发射,气象室主任、总工刘汉涛表示,当天不能下雨,不能有扬沙天气,也不能出现其他的极端天气。“
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昨日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八、神九、神十对接。
高考链接
(07年上海)(一)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1.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
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
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解析】本组题结合“太空探索”这一社会热点,考查太阳活动、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以及南极冰盖的气候特点。第1题,B项中的“流星雨”不是太阳活动引起的。C项,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项色球上有耀斑,日冕层上是太阳风。第2题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0-1000C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第3题,南极冰盖海拔高,空气稀薄,与其它各地相比离太阳远近差不多,对天文观测没有影响。南极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
答案:1.A 2.B 3.C。
(08年北京)4.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
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阳能 D.太阳能、核能
解析:本题适合用排除法选择,月球上大气极稀薄,没有海水,生物,所以月球上不会存在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能。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他是气体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
(08年天津)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图5) ,回答第5题。
5.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
解析:岩石,水和月球不可能阻挡陨石撞击地球,只有长期的内外力作用才有可能使陨石坑的形状变得模糊不清。而有了地球大气以后,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使天外陨石到达地面的数量减少,也使得地球上的陨石坑减少。
(08年江苏)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材料中提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再结合图可知①是火星,②是金星。还可以从图中看到此时地球的北极地区是极昼。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极昼时期是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长,金星距太阳的距离比水星远。火星、金星的体积较小,质量小,其万有引力较小,上面的大气层较稀薄。另外,火星金星大气层中也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生物呼吸。
(08年上海)(十四)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9分)
50.图l、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______,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___。(单项选择)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52.2007年8月28日晚,上海学生看到的月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__。(单项选择)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甲—丙一乙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53.“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当_____________相互叠加时,形成大潮。潮汐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我国利用潮汐能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组题注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关注时事热点,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50题,日食是由于月球对太阳光线的阻挡,使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即图1所示;月食是由于地球对太阳光线的阻挡,使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月球,即图2所示. 只有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才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51题新月出现在每月初一前后,这时太阳照亮月球的另一半,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月球,即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52题,月食时,先看到月亮明亮部分逐渐变小,然后变大。图中甲—丙一乙一丁,月亮明亮部分依次变大,说明它处于月食的后半期,即食甚之后月亮出地球影子的过程中。
50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51、A
52、 C
53、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可再生,占地少,受季节限制小,不荇染环境;海岸线漫长(07上海)探索广袤星空,认识神秘宇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天体运行进行科学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记录。
新闻摘要:猪年正月十五,月亮被吞而食之。此次月全食的“食甚”(即月球完全被黑影覆盖)发生在北京时间7时21分……
阅读资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9、日历所指那天是我国民间传统的 节,写出与该节日有关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
10、下列城市中有可能观察到此次月全食的是
A 北京(116°E,40°N)
B 哈尔滨(127°E,46°N)
C 上海(121°E,31°N)
D 乌鲁木齐(88°E,44°N)
11、右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据报道,3月4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遭遇罕见的风暴潮。除天气原因外,恰逢天文大潮。右图①、②、③、④中,正确表示当天月球位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人们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时发现:
(1)月食总是出现在农历十五前后,但多数时候月半并不发生月食。根据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分析,其原因是 。
(2)满月时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这是因为 。
14、据当时紫金山天文台的“天象预报”,该月内还会出现一次“日偏食”。推算其出现的时间应为2007年3月 日。在观察日食时,为避免眼睛受伤害,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观察工具: 。
15、据报道,中国第一颗人造“探月”卫星将于2007年下半年发射。有人建议,从节省火箭燃料考虑,将发射基地从西昌移至海南。理由是 。
16、据悉,上海为配合“嫦娥一号”工程,启动了“吴刚计划”,正式开始研制“登月车”。根据月球与地球的环境差异,研制“登月车”时应考虑的月球表面因素是
①昼夜温差大 ②宇宙射线较弱 ③高低起伏大 ④重力加速度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7、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形式很多(见下图),其中A表示潮汐能发电,B表示地热能发电,C表示 能发电,D表示 能发电。
A B C D
18、我国自古有“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的说法。潮汐主要是由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以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为主。
世界两大观潮胜地,一处是亚马孙河北河口,另一处是我国的 入海口。
答案:9、元宵 猜灯谜或吃汤圆等
10、D
11、D
12、C
13、 (1)地球公转轨道面与月球公转轨道面之间存在夹角(2)日地距离:月地距离=日半径:月半径
14、19 在玻璃片上均匀地涂上墨汁
15、海南的自转线速度大
16、C
17、风 太阳
18、钱塘江
基础训练
1、月球在绕地球运行时,“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能从各种角度观测到月圆月缺的不同景观,阴历上半月出现的月相是:A.朔 B.上弦月(新月) C.望(满月) D.下弦月(残月) 2、月亮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其原因是:A.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B.月球不自转 C.月球绕地球一周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D.太阳始终只照亮月球的一面
1、B. 阴历上半月出现的月相是上弦月(新月)。
2、A. 月亮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9月27日 16时34分,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16时41分,随着翟志刚进入太空,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正式开始。
我国宇航员在“神七”上看到宇宙天空的颜色是( )
A白色的 B 蓝色的 C 黑色的 D 黄色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