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城乡规划》教案
【专题要点】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考纲要求】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6、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7、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8、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9、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0、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11、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12、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13、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14、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15、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网络】
【教法指引】
首先是对城乡规划概念的阐述;其次是对城乡规划内容的说明;最后从城乡区域发展、城镇建设两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阐述。要求学生理解合理的城乡规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要求从土地利用角度说明城市建设中项目选址、功能分区问题。理解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关系。重点了解一般原则与基本方法。
重点是掌握不同部门和产业布局的一般原则和考虑因素。如重点是掌握不同部门和产业布局的一般原则和考虑因素。如
【典例精析】
1、[09高考江苏卷 ---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3分)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分)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2分)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理解。并在方案的优化比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仓储用地的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
(2)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
(3)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耕地占用看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综合考虑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方案一更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2.【09高考广东】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涉及知识要点有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
(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B,从位置看,A位于市中心附近。故A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B。
(2)城市低级住宅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因为中高档住宅。E为别墅,高级住宅。
(3)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 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科技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3、【09高考上海卷】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下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4l.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4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4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规律、原理解释新颖命题、非常规描述性名词;同时考查曲线图的、折线图的判读、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41. 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
42. 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
43. 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44. 第三产业。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4.【09高考天津卷】(30分)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_____;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6分)
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等;
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9分)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6分)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____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__________,合理控制游客数量。(9分)
【关联考点】:华北地区的区域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
(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城乡景观差异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有助于城乡文化交流;环境容量。
5、(2008年上海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9.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它与当地____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10.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_。
11.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它非常适合_____生活。
12.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单项选择)
A.酥油茶一“阿以旺”一吊脚楼一蒙古袍一四合院
B.碉房一兰州拉面一马头琴一窑洞—评剧
C.“阿以旺”一吊脚楼—蒙古袍一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一四合院
13.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和 地域文化的_____________。
9、青藏高原;掉袖藏袍;昼夜温差大
10、③;秦腔11、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游牧12 、B13、差异性;多样性
6、(2008年江苏卷)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3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
(I)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P
?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专题突破】
突破一 乡村聚落形成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07天津文综)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 )
A.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
(2)形成图中乡村聚落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 )
A.地质灾害少 B.土地可以耕牧
C.河湖密度大 D.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 (1)A (2)B
突破二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存在 、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
②对气温: 。
③对降水: 。
④对地下水: 。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5)ABD
突破三 城乡聚落特征及发展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 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 (保留整数)。
(2)读图,指出景观特征。
图1: 。图2: 。
(3)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产业有 。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新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
答案 (1)72%(2)城郊农村;菜地,精耕;楼房密集 山区农村;稻田,较粗放,低矮泥瓦房(3)绿色农业;资源型产业;旅游业;水电;农副产品加工
(4)ABE
突破四 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下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1)~(2)题。
(1)该地区 (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答案 (1)A (2)D
突破五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下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镇欲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 )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B
突破六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007·全国文综Ⅱ)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2)水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理由是 ;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理由是 。
答案 (1)B 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2)E 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A 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D 靠近高等院校(5)C 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突破七 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下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完成(1)~(2)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35°≈0.7 tan45°=1 tan60°≈1.73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上图),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答案 (1)C (2)
突破八 城市交通对各功能区的影响
(2007·北京文综)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 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