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地理选择题一般有 11(或12) 个,每题 4 分,共 44(或) 分。相对于综合题而言,选择题难度较低,因此,文综要想取得较满意的成绩,选择题的得分率是很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考选择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重点讲述在高考中面对各类选择题,应采用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即将走上考场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近年高考选择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
综合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选择题,有以下几个特征。
1.淡化记忆,注重能力考查
近年高考题对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的很少,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以及知识之 间的联系。但这不等于说不用记忆,毕竟知识的联系和迁移需要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
2.对读图、析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表在地理教学中担负着特殊的任务,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通过图表对地理知识的考查,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读 图、析图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越来越 明显,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方式,而且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图像类型越来越丰富。
3.更加注重对细节知识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细节图(局部图)更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理解的深度如何。如 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通过对日照图的局部截取,考查学生对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4.有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的变化趋势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而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所以,高考试题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简单的定量分析,符合地理科学发展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规律。但定量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 水平,所以高考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是最简单的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 定量分析。
5.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考命题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设问不再是以前那种干巴巴生硬的
问题,而是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试题设置的情景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体现出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材 料解析型的试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所给材料均来源于生活实际或最近一个时期内的新闻 事件。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如何应对试题新变化
针对以上几点高考试题的新变化,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全面系统的复习。 1.熟悉教材中所有的知识,做到没有“盲点” 2.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加强总结知识间的联系 3.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深入挖掘图表中隐藏的知识点 4.主动关注时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1.比较研究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比较研究是一种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性的重要手段。比较研究方法在地理学研究方面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比较研究有其他方 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考这样具有导向性的考试中,有意识的设置比较型题目,目的是要 我们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比较 能力,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应对策略】在复习时不应把区域割裂开来,应对有相似性的、有联系的的部分加以关注, 并联系相关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特别是在进行两个区域间的比较时,应该首先 对要比较的区域特征有较深刻地了解,熟悉区域发展的特点,并且能够迅速再现区域特征, 才能对区域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做出比较。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土壤 和植被特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特征常常是区域比较研究的重点。
【典型试题】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下面问题。 全 品 教 学 网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跨南北半球,乙地跨东西半球 B.两地都位于南太平洋
C.两地所在海域的水温差异较大 D.两地的自然景观较为相似
【解析】答案 C。题中四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只要了解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 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图中的信息来看,纬度位置无法判断,但是可以根据陆地轮 廓来确认。根据甲乙两图所处的经度范围和陆地轮廓,甲地为澳大利亚,乙为冰岛。地图中 回归线和极圈一般都用虚线表示,甲图中的虚线为南回归线,乙图中的为北极圈,因此,两 地相比,所处的纬度差异较大,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两地自然带也就有明显的差异,附近海 域的水温差异也较大。
2.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等值线图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 点,常见的等值线图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深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值线图用若干条等值线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 我们可以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疏密程度、等值线的弯曲等判断地理事物 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等,比文字叙述更严谨和直观。因为等值线图取材广泛,和教 材主干知识结合紧密,因此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在以后的高考试题当中出现的频率仍会 很高,在复习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各类等值线图的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面 对此类试题得心应手。 全 品 教 学 网
【应对策略】解答这类题型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等值线图的判 读可分如下步骤进行:一读图名,根据图名就可以知道图中所给等值线的类型;二读数值范 围和极端值的大小;三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等值线向高值凸出数值为低,向低值凸出数 值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读疏密程度,根据疏密程度判断地理要素变化的缓 急,等值线越密,变化越急,反之,变化越缓;五读局部小范围闭合,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 其周围数值较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的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大,反之,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周围数值较小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小;六再结合具体 相关知识和特征进行解读。
在进行此类试题的解答时,经常会碰到判断等值线弯曲处与附近地区数值的高低、大小 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辅助线法”。通过辅助线上数值的分布来比较等值线弯曲处与附 近地区数值的关系。
【典型试题】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2~3题。
2.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8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100米
3.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
A.M、N B.M、P
C.M、Q D.P、Q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从西向东海拔逐渐 降低,所有等值线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出现一个闭合圈,介 于 500m 和 400m 等高线之间,所以闭合圈上的海拔可能为 500m或 400m,若为 500m 等高线,则 M 点的海拔应为 500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