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探究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今天上午看了讲座上介绍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对此,感触良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也尽可能的尝试用探究的办法来解决学生理解上有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采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下面以“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为例来说一下我的如何开展自然地理探究活动的。
这一小节的内容在将这两种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状况时,课本上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掌握而不是硬性的记住结论,我首先让同学们来猜测,哪一个容易带来阴雨的天气?为什么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调动了起来。接下来,我就通过实验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白色的大可乐瓶,一小块冰,热水
步骤:(1)在可乐瓶中装满热水,然后把大部分热水倒出,只在瓶底留1/5的热水。(2)把一块冰放置在瓶口之上,仔细观察将有何现象产生。(3)把热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结果会有何不同。
实验完毕后,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很快的出结论。容易带来阴雨天气的是气旋。接着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把热水换成冷水,这是为何?我们想要说明什么?”有的说实验的过成跟气旋的形成很相似,还有的说冰块的原因等等。同学们各述几见,气氛浓烈。最后,我再把实验做一遍,并且边做边讲解,得出结论。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把难以理解的东西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印象也很深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