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每一学科有每一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因科施教,学生要因科所学,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地理是一门文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也要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那么,如何才能够掌握好地理的学习方法呢?本人就本学期高一所学的《人文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类型》谈谈怎样学习人文地理。
一、怎样预习
对于人文地理应怎样预习呢?首先要确定预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案例主要有: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在预习时,需要理解三方面的内容: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位置在哪里(区位);影响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如在预习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时,我们要通过读图,了解其位置在哪里: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然后分析理解影响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气候:干旱
地形:平原、山地、丘陵、
自然条件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科技水平低
最后,因为这种农业地区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大,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抓住重点案例的分析思路去推理(或说思路套用)。
本节课教材虽然只安排三个典型案例,但农业地域类型有很多,我们只要掌握好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思路,在学习其他农业地域类型时,运用这种学习思路进行推理,学习效果会非常好。在预习时特别注意这种学习思路的运用。当然,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不可能完成相同,所以我们在运用这种分析思路进行套用时,只需留意其不同之处既可。如在预习亚洲水稻种植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时,分析思路套用如下:
①位置(区位)
②影响的区位因素
气候:
地形:
自然条件 水源:
土壤:
劳动力
社会经济条件 科技
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尝试做练习-----《课前训练》。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做,似乎很费时间,但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你的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地你将只需做预习工作而无须做复习工作,这将是你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怎样听课
经过充分的预习,你进入课堂是带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来听课的,一节课40分钟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你所带来的问题,参与同学讨论你所困惑的问题,听课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课做笔记,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中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千万不要去抄教师黑板上所有的信息,要知道,教师写的那些板书提纲主要目的是告诉同学我现在讲到哪里了,别无他的价值。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画。最后,给你一个建议,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不求工整只求准确快速。
三、怎样阅读图表
除了按上述预习方法阅读教材外,还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因为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例如,地理课本(中图版)P54图3-1-14《澳大利亚小麦绵羊带的分布》有很多的图例,而这些图例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小麦绵羊带(区位);陆高(地形);年等降水量线及数值(气候)。P55图3-1-15《澳大利亚小麦绵羊业的生产模式》、图3-1-16《澳大利亚小麦种植》、图3-1-17《澳大利亚牧羊场》:这些图包涵着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经济因素:各项投入(政府政策的扶持);市场(国际市场广阔);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水平高)等等。这些图表既直观又具体,能很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分析思路,千万不可忽视。
四、怎样做练习
少做练习多思考是做练习的重要原则。有的同学学习地理热情很高,到处收罗了很多练习来做,认为多做几题将来就能考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主张题目不在于多做,而在于多思考。即每做一道题,都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题目的条件改一下,该怎样做?这就是反思。我们应逐步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