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高考以综合能力考察为主,而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提供了背景材料,它有机的联系了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了高考考察能力的主旨。因此,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关键。在今年的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高中知识整合,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从学科结构来看,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其中有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一必修地理的内容相关或重复,重复内容在高中地理有所深化。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地图、陆地地形、地形的变化、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世界的自然资源”等知识点;《中国地理》中的“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建议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时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做好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做好准备。 二、区域特征分析,重在比较区域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我把我们的复习方法概括为“定桩、扯线、结网”六个字: 三、联热点,重应用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命题趋向是: 1、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2、紧紧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3、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4、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5、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如最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涉及的热点区域:我国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振兴东北,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色旅游、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到焦点、热点。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