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得到进一步落实。现总结如下: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执因索果,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究性内容,执因索果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太阳日和恒星日示意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有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呢?②如何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 接着让学生 思考下列问题:①假如地球公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和不同呢?②假如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都与现在相反,太阳日和恒星日有和不同呢?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两者的不同,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是学生知道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水平。 2. 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有关锋面的知识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一个规律,即“慢行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一般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所有的锋都能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否,有的快行冷锋如果锋前的暖气团比较干燥,锋面过境时往往无降水,常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类似这样的反问,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现、探讨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 辨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分析“气候对某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气候对某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也要说明气候对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物和结论的正确性 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物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三大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特别是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加如此。为此我在讲解完有关内容后,提出这样一个假设:“若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 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 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展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发育良好的喀斯特地貌,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貌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训练逆向思维之用。如:在一艘从天津开往洛杉矶的轮船上的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如何?我反问:从洛杉矶到天津的轮船上有如何呢?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3. 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向思维的联结。 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求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最后需要教师们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半功倍。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