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第三节 生物灾害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通过对生物灾害的了解和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认识几种有害昆虫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了解鼠类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1.列举我国蝗虫灾害的危害。 2.列举鼠类对农田、草地、森林的危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虫灾和鼠灾的危害。 【教学难点】 虫灾和鼠灾的防治。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教材上的案例(2004年塞内加尔蝗灾)或其他蝗灾为导入点,导入新课。让学生生物灾害有个感性认识。 (设问)你能否说出其他的生物灾害?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讨论)结合过去几年国内外发生的生物灾害,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除了蝗灾,还有鼠灾、棉铃虫灾害、禽流感灾害等等,综上所述,生物灾害可以分为:病害、虫灾和鼠灾。我们教材上主要讲述了后两者。我们先来学习虫灾。 一、虫灾 (导学问题一)什么是虫灾? (学生活动)根据案例总结。 (总结归纳)虫灾就是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昆虫造成的灾害。 (导学问题二)虫灾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分布特点?又有什么危害? (可以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虫害、分布及其危害。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上的知识点,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前者包括:粘虫、蝗虫、稻螟等等,主要随温度梯度分布,主要危害农作区的农作物,对于我们农业大国,危害十分巨大;后者包括:松毛虫、天牛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大林区,主要危害林区的林业发展,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导学问题三)历史上,上述虫灾中的哪些灾害发生最频繁?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回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可用课件演示)演示我国蝗灾的有关资料。 (总结归纳)是蝗灾。我国的蝗灾自古至今绵延不断,危害巨大。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可以看出我国的蝗灾危害之重,危害之广。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38《活动》题。大约4-5分钟。 (承转)我国洞庭湖地区最近几年屡次发生鼠灾,成群的老鼠遍布田野和河道,给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二、鼠灾 (导学问题一)什么是鼠灾?鼠灾有哪些种类? (可用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老鼠的类型。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鼠灾是指鼠类造成的灾害的统称。鼠类包括:家栖鼠和野栖鼠;根据鼠类栖息的场所包括:。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 (导学问题二)鼠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9,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总的来说鼠灾的危害有以下几点: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害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等。 (学生活动)用3-4分钟的时间自学教材P40“知识窗”。再用4-5分钟时间完成当页的“活动”。 (总结归纳)青藏高原上的鼠害即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区生物灾害的危害之重,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演化的过程,说明了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灾害 一、虫灾 1.概念 2.种类 3.危害 4.我国蝗灾 二、鼠害 1.概念 2.种类 3.危害 【随堂练习】 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害虫主要有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两大类 B.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日趋严重 C.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是气象灾害,不属于虫灾 D.在虫灾中,蝗灾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2.有关森林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森林工业不会造成损失 B.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C.危害不大,不足防治 D.依靠害虫的天敌即可消灭 3.“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指( ) A.森林雷灾 B.乱砍滥伐 C.森林虫灾 D.毁林开荒 4.野栖鼠根据其喜欢的栖息的场所可分为( ) ①田鼠 ②林鼠 ③家栖鼠 ④草原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布置作业】 复习第二章 所有知识点,并预习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相对前两节较简单,而且重要性较小。所以教学要求较低,容易组织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如果班内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应该对农业生物灾害了解不少,可以让他们“现身说法”,可以对教学效果又不小的提升。 [学案设计] 课题:生物灾害 【学习目标】 1. 认识几种有害昆虫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列举我国蝗虫灾害的危害。 3.了解鼠类的类型。 4.列举鼠类对农田、草地、森林的危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知识预习】 一、虫灾 1.虫灾: 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 造成的灾害。 2.农作物害虫的分布特点是随 分布。 3.我国虫灾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是 的粘虫、 的蝗虫、 的稻螟等,表现出 的特点。 4.森林虫害有“ ”之称,典型害虫是 、 等。 5.蝗灾往往与 、 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6.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 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蝗灾有 的趋势。 二、鼠害 1.鼠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 。 2. 、 、 等野栖鼠分别造成 鼠害、 鼠害和 鼠害。 3.鼠害的危害主要包括: 、 、 、 。 【课堂小结】 概念 农作物害虫 虫害 害虫种类 森林害虫 我国蝗虫灾害 生物灾害 概念 家栖鼠 种类 鼠害 野栖鼠 危害: ①②③④ 【典题解悟】 生物防治中,控制害虫密度所用方法为( ) A.使用化学农药 B.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C.诱导植物产生抗体 D.引进外地天敌 解析: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要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使之不超过一定的阀值,主要途径有保护、利用本地天敌和引进外地天敌;而诱导植物产生抗体,不属于生物防治;使用化学农药,也不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D 【当堂检测】 1.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域成为重蝗灾区的原因主要是( ) A.农药灭虫效果差 B.旱涝灾害多发 C.飞蝗天敌少 D.周边地区飞入多 2.有关我国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田鼠类每年吃掉的粮食与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数量大致相当 B.鼠类只会加剧草原退化,草原退化不会使鼠害密度增加 C.近年来,由于技术得当,我国林业鼠害已越来越轻 D.鼠类不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3.洪涝以后的水位降落和干旱,容易引发( ) A.鼠害 B.蝗灾 C.松毛虫虫害 D.蚜虫虫害 4.下列地区既是我国粘虫危害较重地区又是蝗虫危害较重地区的是 A.三江平原 B.成都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河中下游平原 5.2004年春,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扑杀;3至5km内强制免疫;10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判断(1)~(3)题。  (1)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 A.1:100000 B.1/20000 C.1:300000 D.1/60000 (2)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 ) A.①③⑤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 (3)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造成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B.传染疾病,影响人口素质 C.造成区域环境容量增加 D.制约第一产业发展,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参考答案: 1—4 BABD 5.(1)D (2)B (3)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