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①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②位于我国南部沿海 ③组成:广州 中山 肈庆 江门 珠海 东莞 惠州 佛山 深圳 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2.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 ???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背景) ??????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 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条件)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脆弱性 (1)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受外资的制约性很明显,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日显不足。 (2)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市场腹地范围较小。 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1.产业结构调整 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补充: 1.泛珠三角的发展 泛珠三角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①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合作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②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生共赢的经济体系。 ③区域合作是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④“泛珠三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并且在不同体制框架下实现的区域组合,区域内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将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85· 1.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 1.A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2.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 2.D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 3.A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4~5题:  4.在阶段工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4.C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5.以下属于阶段工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 5.A A.建立了大批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6~7题:  6.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6.A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先进的技术水平 ·86· C.接近棉花产地 D.接近能源基地 7.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因素是 ( ) 7.B A.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8.广州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望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即一小时内可由广州到达“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的目标,该生活圈的形成主要依靠 ( ) 8.D ①地铁线路的建设 ②珠江航道的拓宽和延伸 ③新航空线的开辟 ④高速公路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 9.B A.城市中汽车的数量不断上升 B.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C.大量使用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废渣 10.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已减少到O.04公顷以下,其主要原因是( ) 10.C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的沙漠化 C.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良田 D.土地的盐碱化 二、综合题 11.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下图,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11.(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充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地区,靠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等。 ·87·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先后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历史传统。 (3)在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和金融服务的优势条件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能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12.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广州汽车制造工业从无到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读“广州汽车工业分布示意图”,分析广州发展汽车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12.(1)接近汽车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政府政策的支持。  (2)读汽车相关产业示意图,分析广州市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的原因。 (2)汽车产业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如钢铁、玻璃、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发展汽车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延伸产业的共同发展,如汽车维修、销售、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和繁荣地区经济。 ·88·  13.读苏南城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苏南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崛起,试分析其原因。 13.(1)改革开放的政策;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接近市场和原料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受上海资金、技术辐射的影响。 (2)讲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