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难点解读——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考点】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3)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4)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5)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6)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7)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8)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难点解读】
一、农业布局
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气候(光照、热量和降水)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耕作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②地形:主要影响农业类型和结构,也影响农作物的垂直分布,还影响机械化的运动。③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影响很大。④灌溉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对农业发展起保障作用,尤其干旱区。⑤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⑥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的必要条件。⑦政策会直接影响或干预农业的发展。⑧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生产习惯都对农业有较大的影响。⑨科技因素: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运具,扩大了农业区域。⑩科技进步(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玻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营养土等)扩大了农作物的分布范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品的季节性。
(2)农业主导区位的因素分析:
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看,其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对于不同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与相同的气候区比较:A.出现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气候为主导因素。如海南与东南亚的橡胶园。B.如出现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则地形或水源可为主导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农业(地形)、宁夏平原的种植业(水源)。②靠近城市布局的郊区农业,主导因素是市场。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
2.主要气候类型与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
气 候
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
水稻、咖啡、可可、剑麻、金鸡纳,天然橡胶、蕉麻、油棕、甘蔗、香蕉、菠萝、荔枝、桂圆、木材(红木等)
热带草原气候
玉米、热带野生动物(斑马、长颈鹿、大象等)
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小麦,天然橡胶、蕉麻、油棕、黄麻、茶叶、甘蔗、香蕉、菠萝、荔枝、桂圆、木材(柚木、檀木等)
热带沙漠气候
椰枣、羊、骆驼、牛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茶、油茶、柑橘、猕猴桃、猪、鸡、鸭、木材(毛竹、杉、马尾松)
地中海气候
柑橘、油橄榄、无花果、葡萄
气 候
主要农林畜产品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
小麦、玉米、高粱、花生、棉花、苹果、梨、枣、桃、李、柿、核桃、杏、亚麻、甜菜、大豆、木材(水曲柳、红松、兴安落叶松)
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麦、羊、牛(圈养场)、花卉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哈密瓜、葡萄、棉花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鹿、熊、豹、木材
高原气候
青稞、冬小麦、油菜、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1)棉花一般的种植条件———热量充足,光照丰富,降水较少(或生长期降水较多);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花卉、草莓、实用菌等的种植;主要由人造小气候环境或改良土壤等规模性生产(如温室、大棚、营养钵等)。
(3)蔬菜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新鲜是第一要求。城郊因邻近市场的优势,成为城市蔬菜的主要供应地。随着运输高速化的保鲜技术发展,蔬菜供应地的范围更加广阔,市民对蔬菜的要求也进一步向多样化与安全、营养的方向发展。
二、工业布局
1.影响工业布局(或发展)的一般性区位因素(分析思路)①原料与动力(燃料)。②市场。③交通运输(水、陆或空)。④发展基础与技术。⑤环境。⑥劳动力。⑦土地、水源。⑧社会协作(技术协作、农业基础、公共设施)。⑨政府政策。
①至⑥是经常性因素,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情况分析。要学会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联想有关条件。
2.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部门类属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成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易散发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加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装、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不为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要有便利的交通
工业为降低成本则要求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工业区与生活居民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要使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民 区的污染
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污染较大和危险的企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应当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防护带内加以绿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带内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
四、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水源、平坦地形、稳固地基等),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修建铁路的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激活已有的铁路网,促进物流人流进一步畅通;二是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开展,这两点都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 (3)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声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空运指挥与电磁波关系密切,在航空港附近不能设置电台等有电磁波输出的设备。 (4)港口(主要指海港)建设的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陆域条件:具有宽阔平坦的地表面积,便于修建码头、仓库、港区铁路和道路及工厂。填海造陆就是扩建海港陆域面积。水域条件:有适当宽度、水深和方位的进港航道;有适当面积、深度的港池、锚地;有天然防波堤或便于修建防波堤(海底泥沙量、海面风力、浪高等)。 ②经济条件。腹地:腹地工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它决定港口吞吐量的大小和港口作业方向,腹地状况是港口建设首要考虑因素。城市:与港口互为依存,一个港口建设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城市作依托。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可分为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两条亚欧大陆桥、计划中的泛东南亚铁路、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三大主要石油运输线以及粮食、木材、畜产品运输线路等),而且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五、商业贸易 1.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高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网点的布局 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地区可沿公路线布局,山区可沿谷地布局。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等或商业小区。 3.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货押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以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品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六、旅游活动 1.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它们可分为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其特点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2.中国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十分丰富
自然风光类
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池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
民族风情
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十大名胜
故宫、八达岭、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沙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黄山、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佛
”(东)普陀山、(西)峨嵋山、(北)五台山、(南)九华山
“世界文化遗产”(部分)
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大足石刻、武当山古建筑、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寝、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峨嵋山—乐山大佛
“世界自然遗产”(部分)
九寨沟、黄龙洞、武陵源、三江并流
3.国外著名旅游景点 日本富士山;朝鲜金刚山;“新马泰”———新加坡(“世界花园”)、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泰姬陵;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死海);埃及金客塔;东非(乞力马扎罗山、维多利亚湖、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西班牙(沙滩、斗牛);意大利(罗马、威尼斯);法国(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英国白金汉宫、多瑙河、荷兰(风车、拦海大坝)、挪威峡湾、冰岛地热、极地“午夜太阳”;俄罗斯(红场、克里姆林宫);美国(华盛顿白宫、国会山,纽约自由女神);巴西热带雨林;澳大利亚大堡礁等。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