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收集资料,让学生讨论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第一节 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
【设计思路】旅游地理属于人文地理学分支课程,主要从精神层面分析旅游活动的发展条件、景观欣赏、旅游资源的评价以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该模块与必修地理2中的人口迁移、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等知识联系密切,也与必修3中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密切相关。本单元的内容是整个模块的知识铺垫。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虽然学生对旅游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要想学生很快进入本书内容的学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知识。需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旅游活动的历史进程和构成要素、分类等相关基础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三幅图片感性的告知学生旅游活动三阶段的特点,接着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了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
【知识构建】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节主要内容:旅游活动的发展阶段、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和主要特点。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和五个主要特点,深刻领会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提高运用资料和数据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关心家乡建设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课标没有直接的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材的安排把旅游活动的历史进程和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作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大概的旅游人数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成书面材料。教师搜集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并把材料油印出来发给学生阅读、讨论。(主要有生态园、荷园和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等)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根据阅读的材料或者亲身经历谈谈你最想去的旅游点或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旅游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展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主要想了解学生对旅游的感性认识程度,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旅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根据下列一组图片和课本相关内容,讨论旅游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及各自的特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及其发展
①投影选择的三幅彩图。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4页
②展示导学问题:旅游活动与农业、工业等其他经济活动有何差异?
③展示需要填写的表格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了解每个图片大大概意思。
②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并填写表格。
增强对旅游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旅游概念及三个历史阶段的区别。
[内容解析]1.旅游活动强调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同时它的活动又具有异地性而不同于其他休闲活动。
2.
历史阶段
古代旅游
近代旅游
现代旅游
旅游需求
个体需求
群体需求
大众需求
产业特征
前产业化阶段
初级产业化阶段
高度产业化阶段
划分时间
1841年
1950年
探究活动2:、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辨析。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展示图片要求说出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什么?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旅游活动的分类?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根据图片与课本相应内容完成导学问题,并且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筛选关键知识点的能力。
[内容解析]旅游活动三要素是指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旅游活动三要素”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说的,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联系主客体的媒介;旅游业涉及的产业要素很多,其中旅行社、饭店业和旅游交通被的“三大支柱”,旅行社是从事各种旅游业务的企业,饭店业是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及其他服务的商业性服务企业,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服务的商业性的企业。要成为一名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旅游的愿望即旅游动机、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即经济条件、有闲暇时间以及其他条件如社会条件、交通状况和环境等。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强调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及主要特点。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5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四川都江堰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更有众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乡村,被称为成都的“后花园”.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给都江堰市带来巨大的灾难,旅游业遭到重创.经恢复重建,如今都江堰市旅游主要指标已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8%、26%;2010年1~4月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
(1)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近三年都江堰市旅游的变化反映了旅游业的什么特点?
(2)分析现代旅游有何特点?
(3)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外某媒体团队要开展中国之行,体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风采.下列旅游项目与他们旅游体会搭配正确的是(多选)( )
A.游故宫、登长城——中国文化的博大
B.串胡同、逛庙会——中国民俗的多彩
C.游丽江、观石林——自然风光的秀美
D.中关村、南京路——中国经济的腾飞
(4)目前,发达国家居民出游率为300%~400%,而我国居民出游率仅为8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试分析限制我国居民出游的原因.
解题指导:本题以都江堰市旅游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现代旅游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点:(1)现代旅游的特点:旅游主体大众化、旅游目的休闲化、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空间扩大化、旅游增长持续化.(2)居民出行旅游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时间、交通、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制约.
【答案】 (1)反映了旅游业的脆弱性特点.
(2)①旅游主体大众化;②旅游目的休闲化;③旅游形式多样化;④旅游空间扩大化;⑤旅游增长持续化.
(3)ABCD
(4)①经济收入较低,难以承担较高的旅游费用;②闲暇时间较少,无法满足出行需要;③交通发展仍难以解决出行需求.
【拓展知识】现代旅游三大种类
一、参团旅游
参团旅游是指旅游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以固定团队的形式出游。一般旅行团受到团体的限制以及成本因素,旅游方式大多不变,每到一个地方领队会给旅客一段时间参观照相,然后就到下一站,尽可能让旅客看多一点地方。这样能符合大多数的人对于旅游的要求,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最多的东西。采取这种旅游方式,参加者必须与团体配合,服从领队为团体行动的统一性与安全性、为避免有任何一个人个别行动造成团体的不便或延误,而进行的安排。旅游者不能随意单独行动。
二、自助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相当精致有特色的旅游形态。自助旅游使所有的花费都可依自己的喜好来支配,行程可弹性调整,又可深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自助旅游绝非玩得多、花得少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在同一地方花上较多的时间深入了解该地的特色,接触当地的人与事,看自己想看件东西,走自己想走的路。旅游内容自主性强经费完全自我操控需提前计划好行程。
三、半自助游
一般组团旅游受到团体和旅行社成本等多因素影响,因此旅游方式单一,每到一个地方导游会给游客一段时间参观照相,然后就到下一站,尽可能让旅客看多一点地方,每个地方都是旅行社提前安排好的,而且大都只能是走马观花。这样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能够多去几个地方,多留一些纪念。但是参团者必须严格按照旅行社的安排进行游玩,给人很强的束缚感,玩的并不自由。而且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领队会让所有团员集体活动,不能单独行动。非常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活动范围。
半自助游与自助游最大的区别就是,旅游者可以不用自己规划往返于不同旅游地点之间的交通及住宿。旅游者只需要自己计划好到不同旅游地点后的参观游览内容,交通和住宿都由当地旅行社或其它旅游机构代为办理。这对于对旅游目的地情况不太了解的旅游者非常有用,旅游者省去了自己去订车票、旅店的麻烦,只要专心去考虑如何在旅游目的地游览就好了。例如:德国开元旅行社推出的欧洲7国游项目,旅游者只需要在网上报名,然后按照固定时间到达上团地点,就可以方便的乘坐大巴到达下一个旅游国家,到达后自由选择参观游览内容。比如到了法国,旅游者可以自己选择参观卢浮宫还是埃菲尔铁塔,又或者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雅的咖啡馆喝上一杯地道的卡布奇诺。晚上到了规定时间选择入住预定好的酒店或者从新登上开往下一个旅游地的大巴,准备开始第二天的游览。
【教学反思】略
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设计思路】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模块的一个小结。主要说明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放在第四单元专门学习。考虑到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在拓展阅读中补充了旅游对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知识构建】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三方面。
【教学目标】
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能辩证地看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掌握旅游业对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的关系。
3.通过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的学习,逐步形成一分为二的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学生对此的了解还比较抽象、模糊。所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与课标,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收集有关扬州旅游业的相关材料设计探究问题1;收集我国旅游基本情况及郑和下西洋与纳西老人演奏纳西古乐的图片设计探究问题2。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看课本中对丽江过程开发内容和知识窗中的“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思考:云南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主要想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云南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兴起对的当地的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阅读文字和图表思考:扬州旅游业的发展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扬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2002年到2008年,扬州旅游收入平均以25.1%的速度在增长,远大于GDP14.07%的平均增长速度。2008年,扬州GDP达到1 573.29亿元,同比增长20%;国内旅游收入176.26亿元,同比增长22.4%;入境游客人数4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5%;人境旅游收入按2008年汇率折合约24.536亿元,同比增长27.6%。可以说,扬州旅游业的发展蓬勃向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对该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004年到2005年扬州国内旅游收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国内旅游收人为104.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54.3%,这是因为2005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促进扬州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推动力量,颁布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扬州旅游业的发展。表1-1 扬州旅游业“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指标
2005年
实绩
“十一五”期末(2010年)计划目标
2010年
实绩
2010年完成
计划的(%)
“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
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
23.86
47
56.01
119.17
18.61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1.52
3.10
4.6
148.39
24.79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1113.05
2100
2647.22
126.06
18.92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人民币)
92.36
203
271.84
133.91
24.10
旅游总收入
(亿元人民币)
104.60
228
307.67
134.94
24.08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①展示问题:扬州旅游业取得了哪些进步?材料中展示了旅游业对经济哪些方面的影响?材料中提到的,你认为旅游业还会对经济的哪些方面有促进工作?
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断。
学生阅读材料,筛选有用信息,并作出回答。
这部分知识抽象,通过本地材料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内容解析]从外汇的收入来说明发展旅游业来赚取外汇,用以弥补贸易逆差,已成为一个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从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数来说明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对促进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饭店、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通讯、房地产、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教育等相关不放呢和行业的发展。从超额完成2010年的计划看出扬州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探究活动2:小组探讨旅游业促进文化繁荣。
表一: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总人次数
*出游率(亿人次)
总花费(亿元)
人均花费(元)
全国合计
16.1 122.5
7770.62
482.6
城镇居民
6.12 166.3
5550.39
906.9
农村居民
9.98 105.4
2220.23
222.5
阅读表一,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愿意把钱花费在旅游上?
阅读图1,属于旅游的哪个阶段?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哪些作用?
阅读图2。说明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业促进文化的繁荣
①展示图表材料和讨论题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形成本组的意见,并确定本组发言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图表阅读能力和总结提升能力。
[内容解析]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结合在一起。旅游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现代旅游繁荣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的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也能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保护和发扬。
探究活动3:自主学习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①展示自主学习题:阅读教材,总结旅游业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准确评价。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旅游对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1: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地震、天外陨石等造成的灾害遗迹成为旅游吸引物,活火山也有人冒险进行逼近旅游。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西方一些国家还推出怀旧旅游……
材料2: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路线图。
(1)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其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2)“曹州牡丹甲天下”,分析菏泽发展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题指导:本题以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路线图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了现代旅游的特点、基本要素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1)题,联系教材回答即可。第(2)题,结合教材以及实际情况即可回答。
答案:(1)旅游主体大众化 旅游形式多样化 旅游空间扩大化 旅游目的休闲化 旅游增长持续化
(2)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拓展知识】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地区盲目片面发展旅游业,则可能将旅游业的经济影响转化为消极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经济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损害居民的经济利益。由于外来游客收入较高,他们往往愿意出高价购买目的地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这就会导致大量游客频繁光顾的地区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上涨,从而损害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此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地价也会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在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从个人收入来看,从事旅游收入高于务农收入,于是大批劳动力弃田从事旅游业。其结果是,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是田地的荒芜和农产品产量的下降,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经济欠发达、旅游业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危害就会更大。
(3)过度倚重旅游业会危及国民经济的稳定。除资源严重缺乏的小国外,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宜主要依赖旅游业来发展经济,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这是因为①作为消遣性度假旅游具有明显得季节性②影响旅游活动的原因很多,如客源地经济萧条、政治原因、战争等,都会给旅游接待国的经济沉重的打击③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如交通运输、环境变化、流行爆发等,都会危及旅游供给,从而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在强调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旅游业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加强宏观控制和总体规划,才能使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教学反思】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