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金属矿物利用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3.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一、合金 1.概念 由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合而成的具有______特性的物质。 2.性质特点 (1)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______。 (2)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______。 即时训练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的 B.铝合金的熔点和硬度均高于纯铝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D.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物理性质不同 二、常见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和______,分为__________材料和__________材料。 1.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2.有色金属材料——铜和铝的合金 (1)铜合金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________,除此之外常见的铜合金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2)铝合金 ①性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易于加工、成本低廉且表面易形成____________,从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 ②主要用途:建筑业、容器和包装业、交通运输及电子行业。 即时训练2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青铜、硬铝和金刚石都是合金材料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生铁 C.普通钢铁比纯铁耐腐蚀 D.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三、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在地壳中除了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的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 2.金属冶炼的实质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没有负价,所以金属的冶炼过程就是把金属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金属冶炼的方法 (1)热分解法 如由HgO、Ag2O冶炼Hg、Ag: 2HgO2Hg+O2↑ 2Ag2O4Ag+O2↑ (2)热还原法 ①CO还原Fe3O4: Fe3O4+4CO3Fe+4CO2 ②H2还原WO3: WO3+3H2W+3H2O ③C还原ZnO: ZnO+CZn+CO↑ (3)电解法 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Na、Mg、Al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训练3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2NaCl(熔融)2Na+Cl2↑ B.2AlCl3(熔融)2Al+3Cl2↑ C.Fe2O3+3CO2Fe+3CO2 D.2HgO2Hg+O2↑ 特别提示:(1)选择金属的冶炼方法时,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①热分解法,冶炼的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后面的一些不活泼金属;②热还原法,冶炼的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③电解法,冶炼的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 (2)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时,除Al是电解熔融的Al2O3外,其他(如Na、K、Mg等)金属,一般是电解熔融的氯化物。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原子失电子能力 由大到小,还原性由强到弱  阳离子得电子能力 由小到大,氧化性由弱到强  与O2反应 常温易被氧化 常温能被氧化 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不能被氧化  与H2O反应 常温置换出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置换出氢 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与酸反应 剧烈反应并置换出酸中的氢[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Fe、Al常温下在浓硝酸、浓硫酸中钝化[来源:学_科_网]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来源:Zxxk.Com]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只与王水反应  与碱反应 与碱液中的水反应 仅Al、Zn能跟强碱水溶液反应  与盐反应 先与水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边的金属  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加热分解法 物理方法  【例1-1】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Cu2+最强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依次析出Cu、Fe、Al 【例1-2】 铜、银、金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三种金属,因为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因而有“货币金属”之称。由于铁的金属性比铜、银、金强,相对而言,人类认识铁稍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1)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2)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 (3)足量的铁粉和铜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CuSO4; (4)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5)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6)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以上设计方案合理的有(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铜 (1)物理性质 紫红色,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反应物质 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 O2 2Cu+O22CuO(黑色固体)   Cl2 Cu+Cl2CuCl2(棕黄色烟)   氧化性酸 浓硫酸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浓硝酸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稀硝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盐 AgNO3、FeCl3 Cu+2AgNO3===Cu(NO3)2+2Ag Cu+2FeCl3===CuCl2+2FeCl2    2.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物质 氧化铜 氢氧化铜  化学式 CuO Cu(OH)2  状态 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粉末) 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化学性质 CuO+2H+===Cu2++H2O CuO+H2Cu+H2O CuO+COCu+CO2 Cu(OH)2+2H+===Cu2++2H2O Cu(OH)2CuO+H2O  3.铜盐 (1)Cu2(OH)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的成分,它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它受热易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 (2)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CuSO4·5H2O受热易分解:CuSO4·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粉末。 (3)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了它的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病毒。 【例2】 (改编组合)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对;无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对;有  C 向硫酸铜溶液通入氨气,有深蓝色沉淀产生,过滤后灼烧滤渣,最后变成黑色固体 把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Ⅰ对;Ⅱ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对;无  三、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工艺流程 1.分析原理 首先要分析Mg的冶炼原理:MgCl2(熔融)Mg+Cl2↑,所以我们首先要获得纯净的MgCl2。 2.分析初始原料 (1)海水中含有MgCl2,但浓度极低,所以要富集。方法:蒸发浓缩海水。 (2)海水中除含有MgCl2外,还含有Na+、K+、Ca2+、SO、Br-、I-等其他可溶性离子,所以还要分离、提纯。分析离子只有Mg2+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我们可以用价格便宜的碱Ca(OH)2使Mg2+转化成Mg(OH)2沉淀,从而将Mg2+分离出来。 3.制得无水MgCl2 得到的Mg(OH)2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溶液,进一步处理即可得到无水MgCl2,电解即可得到镁单质。 【例3】 (改编自人教版必修2教材习题)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得HCl的反应为2CH4+O2+4Cl2===2CO+8HCl(不考虑其他反应)。事实上,生产中HCl一直在循环使用。试从理论上分析是否需要补充HCl,简要说明理由。  探究铜的化合物的组成 近几年高考经常对铜的化合物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如铜绿、红色的含铜化合物Cu2O、黑色的氧化铜等。 【实验典例】 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有多种[已知M(Cu)=63.5 g·mol-1]。  (1)现采用氢气还原法,请回答如下问题: ①写出xCuCO3·yCu(OH)2·zH2O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装置用上面所有仪器连接而成,按氢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a)→( )( )→( )( )→( )( )→( )( )→( )( )→(l) ③称取23.9 g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12.7 g残留物,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7.2 g水。该样品的结晶水质量为______ g,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以氮气代替氢气,并用上述全部或部分仪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1.(高考集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012天津理综)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B.(2012重庆理综)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C.(2012广东理综)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D.(2012江苏化学)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MgCl2(aq)Mg(OH)2MgO的转化 2.(2012江苏调研)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③和⑤中需要用到氯碱工业的产物 B.②中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大量的含Fe3+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D.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3.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B C D  Y CuO Fe2O3 C2H5OH FeCl3  W CO2 Al2O3 C2H5ONa CuCl2  4.(2012山西晋中四校联考)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不同的金属应选用不同的冶炼方法。选择的原则主要是依据(  )。 A.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 B.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金属的还原性强弱 D.金属的利用价值 5.硫酸铜、硝酸铁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的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石膏 0.32 0.26 0.15 0.11 0.07  胆矾 32 44.6 61.8 83.8 1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写出浸出过程中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Ⅰ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左右。 (4)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Ⅱ应为:将热溶液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一、1.两种 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 2.(1)低 (2)大 即时训练1 D 二、纯金属 合金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1.碳素钢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2.(1)青铜 黄铜 白铜 (2)①强度大 密度小 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 即时训练2 D 三、1.化合物 2.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3.2NaCl(熔融)2Na+Cl2↑ MgCl2(熔融)Mg+Cl2↑ 2Al2O34Al+3O2↑ 即时训练3 B 核心归纳突破 【例1-1】 C 解析:Fe3+的氧化性最强,A错误;由铜绿可知B错误;C项中三种盐均可水解,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挥发性酸——盐酸,所以C正确;Al、Fe排在H的前面,电解时水溶液中的H+先得电子,D错误。 【例1-2】 A 解析:(1)方案合理,利用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5)方案利用原电池原理,铁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负极金属活动性强。 【例2】 D 解析:稀盐酸可以与Cu(OH)2、CuCO3反应,而且稀盐酸不能与Cu反应,所以稀盐酸可以除铜器表面的铜绿,Ⅰ、Ⅱ有因果关系,A错误;铜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浓硫酸,B错误;硫酸铜与氨水反应生成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CuO,Ⅰ、Ⅱ均正确,但没有因果关系,C错误;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uSO4可用作消毒剂,但与前者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例3】 答案:(1)MgCl2·6H2OMg(OH)Cl+HCl↑+5H2O或MgCl2·6H2OMgO+2HCl↑+5H2O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抑制了MgCl2的水解,并带走了MgCl2·6H2O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3)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引起液滴或晶体飞溅 (4)不需要补充HCl,因为Cl2~2HCl~Mg(OH)2~MgCl2~Cl2;依氯元素守恒可以看出理论上不需要补充HCl。 解析:(1)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首先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合价可知,此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是MgCl2·6H2O,如果生成物为Mg(OH)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除Mg(OH)Cl外,还有HCl和H2O,即MgCl2·6H2OMg(OH)Cl+HCl↑+5H2O;同理:我们也可以写出生成MgO的化学方程式。(2)因为Mg(OH)2的溶解度小于Ca(OH)2,可以加入氯化镁溶液发生反应Ca(OH)2+MgCl2===Mg(OH)2+CaCl2,CaCl2易溶于水而除去。(4)在工业生产中注重效益,HCl可以循环使用,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HCl。 实验探究拓展 答案:(1)①xCuCO3·yCu(OH)2·zH2O+(x+y)H2(x+y)Cu+xCO2+(x+2y+z)H2O ②(a)→kj→gf(或hi)→de(或ed)→hi(或gf)→bc(或cb)→(l) ③1.8 CuCO3·Cu(OH)2·H2O (2)可行。根据反应xCuCO3·yCu(OH)2·zH2O (x+y)CuO+xCO2↑+(y+z)H2O,依据碱式碳酸铜、CuO、CO2和H2O质量(或其中任意三个量),即可计算出其组成。 解析:(1)本题的碱式碳酸铜与氢气反应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只要把它理解为CuCO3和Cu(OH)2受热分解后产物CuO再与氢气反应,第①问便可以解决。对于②要能分析出测定反应后CO2和H2O的质量,由反应物可知氢气中还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氢气发生器后仪器的选择是除氯化氢和水蒸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后,首先用浓硫酸吸收水,然后用碱石灰吸收CO2,为防止空气干扰,所以最后接l。③n(CO2)=0.1 mol、n(Cu)=0.2 mol、n(H2O)=0.4 mol,所以结晶水质量为23.9 g-m(CuCO3)-m〔Cu(OH)2〕=23.9 g-0.1 mol×123.5 g·mol-1-(0.2 mol-0.1 mol)×97.5 g·mol-1=1.8 g。 演练巩固提升 1.B 解析:B选项,冶铁过程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2.A 解析:A选项,③和⑤中均需要Cl2作氧化剂,把Br-氧化为Br2,正确;B选项,MgCl2·6H2O水解生成Mg(OH)2,最终生成MgO,错误;C选项,赤潮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与Fe3+无关,错误;D选项,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Ba2+及溶液中的Ca2+,错误。 3.D 解析:A项中是CuO与C反应,B项中Al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C项中是金属Na与C2H5OH反应,这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D项中是发生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换反应。 4.C 解析: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冶炼难度越大,C选项正确。 5.答案:(1)Fe(OH)3 (2)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3)100 ℃ (4)冷却结晶 过滤 解析:(2)由信息写出反应物(Cu、HNO3、H2SO4)及生成物(CuSO4),分析可知Cu被氧化,化合价升高,N的化合价降低,稀硝酸被还原成NO,加上水配平此方程式即可; (3)因为石膏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胆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越高得到的胆矾越纯净,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最好。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