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滕州一中西校 张宗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掌握放电顺序。
2.通过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训练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
3.通过戴维事迹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放电顺序
【教学难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实验、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回顾】
1、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正极还是负极?电子流入的是哪一电极?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实质?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情况怎样?
【设问】课本“联想质疑”
【板书】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过渡】以稳定的NaCl ,Al2O3为原料生产Na和Al,常采用电解的方法。电解可以使许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顺利进行。
【投影】电解熔融态NaCl的装置
【引导讨论】1、通电前,熔融态NaCl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运动情况如何?
2、通电后,阴阳离子的运动情况有改变吗?各向哪个方向移动?为什么?
3、通电后,外电路上电子是如何流动的?
4、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表面时发生的是什么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提问】1、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解池?其构成部件?与原电池的明显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半反应?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式?其与电解总反应的关系?3、什么是阳极、阴极?如何简单快速判断?
【多媒体动画】在直流电的作用下,NaCl在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讲述】打开电源,电子从电源负极到阴极, Na+定向移动到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钠原子。Cl-定向移动到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原子,进而结合成氯分子。Cl-失电子,电子回到阳极,再回到电源正极。
【板书】阳极:2Cl- -2e- =Cl2↑ 氧化反应
阴极:2Na++2e-=2Na 还原反应[来源:学§科§网]
电解反应:2NaCl 2Na+Cl2↑
【投影】在电流电的作用下,在阴、阳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小结】电解原理(笔记)1、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原子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反之。2、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3、阴、阳离子流向:阴离子流向阳极,阳离子流向阴极。
【投影】练习题
【设问】当电极周围存在多种离子时,是一起反应,还是只有一种离子反应?如果只有一种离子反应,哪种先反应?有没有规律可循?
【讲述】解决这些问题,让实验事实说话,实验前请思考、讨论课本“活动探究”
【投影】实验探究:将两根石墨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浸入U型管内的NaCl溶液中 ,再接通16V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约3min后切断电源。
【投影】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事实指出,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哪些离子优先在电极上反应。
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提问】氢氧化钠是如何生成的?在哪一极生成?1、阴极区氢氧根浓度如何变化?为什么?2、钠离子向哪一极移动?3、如果用阳离子交换摸隔开两极溶液,氢氧化钠是阴极产物还是阳极产物?
【小结】分析同学们实验的现象,我们知道当电极周围存在多种离子时,只有一种离子反应放电,且放电顺序是,阳极:Cl->OH-阴极:H+> Na+
【提问】请同学分析以上数据进一步总结出阴极、阳极离子放电顺序规律。
【讲述】阳离子在阴极反应的本质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当离子氧化性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金属活动顺序表表示金属还原性强弱,金属越不活泼,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同理阴离子还原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越易在阳极反应。
【讲述】还原性越强,越易在阳极反应。金属还原性很强,若阳极材料用金属,金属优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金属铂、金除外)。氧化性越强,越易在阴极反应。金属没有氧化性,所以阴极是什么材料对电极反应无影响。
【投影】常见阴极放电顺序: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常见阳极放电顺序:
金属>S2- > I- > Br-> Cl- > OH->含氧酸根> F-
【投影】练习题
【自主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学到了哪些化学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你接触到了哪些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方法?
【作业】1、《化学丛书》
2、预习电解应用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产生疑问,情绪高涨
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观看
倾听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ZXXK]
记忆
练习
思考自由讨论,猜测,设计、修改实验方案
实验并观察现象,准确记录现象。
汇报结果(略)
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来源:Zxxk.Com]
倾听
[来源:Z§xx§k.Com]
阅读记忆
[来源:学科网ZXXK]
练习
小结
倾听、体会
设计意图
[来源:学科网ZXXK]
为学习电解池原理作铺垫
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探究新知识做铺垫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创造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更直观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
使学生学会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来源:Zxxk.Com]
加深记忆,为下面学习电解应用奠定基础
及时巩固电解原理知识
创造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转折
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规范性
创设问题使学生处于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情境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强化学习重点
[了来源:学#科#网Z#X#X#K]
及时巩固放电顺序知识点
温故而知新,优化知识系统
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并使他们有整体化清晰认识
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电解原理
【教学设计说明】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充分体会到教材编写的递进思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分析电解熔融盐的情况,然后分析电解水溶液情况,最后总结放电顺序。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使学生深入认识电解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教学重点,一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我设计了一些梯度小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辅助多媒体动画播放电子流动及反应过程,从微观角度加深学生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并为下面学习分析电解其他几种溶液奠定基础。二是:放电的顺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这样设计,推迟结论呈现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想象、动手动脑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追求的目标,一是: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应用规律)”教学,使本节课一气呵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学习。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努力追求学生的成功。三是: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在相互讨论、辨析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