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课时(使用时间:2012、9、3)
枣庄八中南校
主备人:白燕英 杨岩
教学目标:
考点
考纲解读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初步了解能源的开发,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2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够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 反应焓变的计算 2.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能源的分类从而引入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板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展示教学目标】?
?
?
?
?【基础回扣 】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1。
2、从微观角度(断键、成键角度)和宏观角度(能量图)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表示:
(1)吸热反应:ΔH为“+”或ΔH________0。
(2)放热反应:ΔH为“-”或ΔH________0。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例如:
25 ℃、101 kPa时,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表示:2 mol H2(g)和1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2O(l),放出571.6 kJ的热量
思考1:反应热(焓变)ΔH的单位kJ·mol-1有何意义?
2、为什么此处一定要标明25 ℃?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时老师简要板书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水所放出的热量。
(2)示例:1 L 1 mol/L的盐酸与1 L 1 mol/L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57.3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装置如图
(2)注意事项
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碱(酸)稍稍________。
③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________
思考2: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弱酸或弱碱为什么会使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考点突破】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表示方法
ΔH<0
ΔH>0
与化学键[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的关系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比较
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
?
?重点解读本节内容的考纲
理解、复述(以填空的形式)
画出氢气燃烧反应的能量图
理解、记忆
理解、复述
思考、讨论、回答:
每mol是每mol该反应,每mol反应发生时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环境温度不同放出的热量就不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标明各物质的状态;
2. 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反应在25 ℃、101 kPa下进行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条件;
3. △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4. △H的“+”、“-”不能省
理解填空
体会实验的严谨性
用能量图表示两反应类型
更深刻理解吸热、放热反应
?
?
?
?
?明确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复习目标更明确
?
?
梳理主干知识
?
?
?
?
?
?
?
理解△H的符号
使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刻认识热化学方程式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明确中和热概念
体会实验的严谨性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针对考点逐一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从宏观、微观角度深刻理解两种反应类型
例:(2012全国9)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
答案B
【考点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例1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2NH3(l) ΔH=2(a-b-c) kJ·mol-1
B.N2(g)+3H2(g)=2NH3(g) ΔH=2(b-a) kJ·mol-1
C.N2(g)+H2(g)=NH3(l) ΔH=(b+c-a) kJ·mol-1
D.N2(g)+H2(g)=NH3(g) ΔH=(a+b) kJ·mol-1
答案A
例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O2(g)===ZnO(s) ΔH1=-351.1 kJ/mol
Hg(l)+O2(g)===HgO(s) ΔH2=-90.7 kJ/mol
由此可推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
A.-441.8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
答案D
例3: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蒸发1 mol Br2(1)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1 mol H2(g)、Br2(g)、HBr(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分别为:436、a、369则a为?
答案200 kJ/mol
归纳总结反应热的计算几种方法
【当堂达标、技能提升】
1.(双选)(2011·海南,11)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1 mol液态肼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 kJ的热量:N2H4(l)+O2(g)===N2(g)+2H2O(g) ΔH =+642 kJ·mol-1
B.101 kPa下,26 g乙炔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 299.6 kJ的热量: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
C.12 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 kJ的热量:2C(石墨,s)+O2(g)===2CO(g) ΔH=-110.5 kJ·mol-1
D.1 mol B2H6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 165 kJ的热量: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
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分别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2<ΔH3<ΔH1
C.ΔH1=ΔH2=ΔH3 D.ΔH1<ΔH3<ΔH2
4、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氧气中1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键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答案
1、CD 2、D 3 、B 4、436KJ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
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
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
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
回答:
三种方法:
1、利用宏观能量相关数据或图形进行分析
2、利用键能进行微观角度的分析计算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生独立完成从而检测自己这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完成后校对答案,然后先自纠后讨论最后整理、反思。
及时应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通过练习牢固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注意事项
针对考点逐一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通过反应热的计算理解学会反应热的计算的几种方法
宏观能量角度计算
盖斯定律的应用
从键能微观角度计算
及时总结
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从错误中得到更多收获。
【作业布置】市发资料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课时习题(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焓变计算部分)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基础知识: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
2、从微观角度(断键、成键角度)和宏观角度(能量图)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表示: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2.表示意义: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水所放出的热量。
例: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比较 例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
【考点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例1
例2
例3:
【教学反思】
整体设计:以学生为本,能够落实一轮“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要求。
基础回扣环节:学生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及二者的关系进行理解掌握,思考问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设计注重层层深入,能够让学生通过梳理知识,理解掌握将知识系统化。
考点突破环节:能够合理选择并适时恰当引用高考题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体验高考题,感受高考题。考点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的训练,变式训练更利于学生扎实、灵活。
…
Q和 ΔH的关系适当点拨,台阶的设计再密将使教案更完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