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枣庄八中南校高二化学 计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反应热的测定 难点:常见吸放热反应的类型及判断 教学方法:[来源:Z+xx+k.Com] 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通过课件播放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燃烧供热,原电池等动画录像 思考这些变化的特点:都伴有能量变化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知识回顾 1、? 从物质结构知识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2、?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如何决定?  学生回忆回答 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已有知识总结 课件展示表格 (见附表格)[来源:Zxxk.Com] 2、?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 完成表格总结,理解吸放热反应的形成原因及判断依据与反应条件无关 2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等是吸热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 ? 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获取感性认识。  导入 新课 大家对定性的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呢?这就是我吗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从教材中找答案并回答问题。 培养阅读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查的意识。。  问题 探 究 课件投影问题: 1.什么是反应热?符号及单位? 2.怎样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 同桌间讨论交流,有序的、主动的发言。 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自主的去读书,提供阅读效率,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来源:学科网ZXXK]  多媒体 演示; 归纳小结 并板书 (12min)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符号:Q ;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回答补充,适当记录知识要点[来源:Z_xx_k.Com] 将知识系统化,利于学生记录理解  创设情境 反应热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还可以进行分类,都可以分为哪种反应热呢? ? 结合常见的反应类型推出反应热的分类 为第二课时的内容做铺垫,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的热情。  板书 5.反应热常见分类:中和热 燃烧热  提高课堂深度  创设情境 以中和热的测定为例,我们共同来学习反应热的实验测定方法 学生阅读书中实验部分,并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 阅读实验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教学录像 通过教学实验录像将中和热测定实验展示给学生 学生观看录像并记录要点 教学实验录像现象明显,实验操作具体  多媒体归纳总结 【板书】6.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实验仪器及步骤 学生记录并理解 抓住定义中关键词的理解,加深概念的理解  附: 类型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①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 6、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Q=-57.3kJ (3)、中和热的测量 ①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②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或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③步骤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通过教学实验录像呈现给学生的,学生理解较好。关于中和热的定义是补充进来的(因为人教版的教学有,而我们高考实用全国卷)。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