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 氮和磷 1. 掌握氮分子的结构、性质。 2. 掌握的重要性质。 3. 了解氮气的用途及氮的固定。 4. 掌握氮的氧化物及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5. 掌握磷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二. 重点、难点: 1. 氮分子和磷的结构和性质。 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四. 知识分析: 1. 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其键能为,大于氢分子,氧分子,氯分子的键能,所以氮分子结构很稳定,但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分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足以破坏两原子间的三个共价键时,能与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 从化合价上分析:      与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2. 磷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磷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在反应中能得到3个电子,表现非金属性,可以与氧、卤素及许多金属直接化合。    磷的非金属性比氮弱,也比硫、氯弱。 白磷和红磷性质的差异:白磷与红磷的结构不同,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记作,红磷的结构比较复杂,导致两者的性质不同:如白磷有剧毒,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着火点为;红磷无毒,不溶于水和,着火点为。 磷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写出氮化镁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氮化镁是固体物质,当把它投入盐酸时,可以认为它先与水反应,生成和反应,再把这几个方程式相加得:  [例2] 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一氧化氮,若通入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为( ) A. 等于 B. 等于 C. 在 D. 大于  解析:依据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但标准状况下,存在下列平衡 ,由 。答案为D。 [例3] 一种蜡状固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白色粉末X,将X加入冷水中生成含氧酸Y,将X加入热水中生成含氧酸Z,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此蜡状固体是_____,X是_____,Y是_____,Z是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X与冷水、热水均反应生成含氧酸,又X为白色固体,所以X为,其它的依次推之,蜡状固体是白磷,X为五氧化二磷,Y是偏磷酸,Z是磷酸。 [例4] 现有A、B、C、D、E五种含氮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已知A、B、C、D在常温下均为气体,D为红棕色,A、D水溶液酸碱性相反。  (1)推断各物质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解析:本题为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在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的含氮物质只有,则D为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则A水溶液显碱性,A为,由转化关系其余可推得。 (1)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例5] 有。将混合气体通过浓,并变为红棕色,再通过水后,最后剩余气体体积为(设实验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与不反应)。试回答: (1)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组成。 (2)最后剩余是什么气体?简述理由。 解析:判断气体存在与否的关键是了解各种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为黄绿色,为红棕色,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存在;不共存;当含有一定不存在。进行定量分析依据的规律是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1)混合气体由组成;(2)最后剩余。 [例6] ,则生成的物质是( ) A. 只有 B. 只有 C. 的混合物 D.  解析:采用计算的量,其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因此磷原子与氯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4。 答案:C 【模拟试题】 1. 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 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 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状况下) 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2. 下列含氮的氧化物中,是酸酐的是( ) A.  B.  C.  D.  3. 把盛满(标准状况)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4. 在体积为。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 A.  B.  C.  D.  5. 区分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气体,可采用的试剂是( ) A. 蒸馏水 B. 淀粉试纸 C. 溶液 D. 溶液 6. 某集气瓶内装的混合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蒸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黄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混合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中的( ) A.  B.  C.  D.  7. 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后,将容器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里,待充分作用后,容器中残留气体。据此,可知收集气体时排出容器的空气体积约为( ) A.  B.  C.  D.  8. 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9. 汽车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是:①②③④铅的化合物(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下列四组物质的反应,其中与其他三组有本质的不同的是( ) A.  B.  C.  D.  11. 已知和1的气体混合物,某实验室的工作者拟通过下述操作,从其中分离出纯净且干燥的:①通过浓烧碱溶液;②通过浓;③加入。正确操作次序是( )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2. 氮气与其他单质化合,一般需高温,有时还需高压等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常压下能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这是因为( ) ①此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 ②此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此反应可能是氮分子不必先分解为原子; ④此反应前可能氮分子已先分解成原子。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3.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则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②③④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 14.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烃类充分燃烧及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 C. 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控制城市空气各种污染源 D. 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5. 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已知  现有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则混合气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A.  B.  C.  D.  【试题答案】 1. B 2. BD 3. A 4. C 5. AC 6. A 7. C 8. C 9. C 10. B 11. B 12. C 13. C 14. BC 15. C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