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第2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也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两种重要金属,本单元依然按“存在→制法→性质→用途”的思路,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介绍。 本单元包括两个主题,分别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和铁、铜的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主题1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铁矿和铜矿,进而重点介绍炼铁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反应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铜的冶炼;主题2涉及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由于铁、铜在生活中均十分常见,学生在初中也已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学习,故教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接触的铁和铜制品归纳它们的性质,并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回顾铁和铜的化学性质。对于二价铁及三价铁间的相互转化,教材通过设置实验,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加以了解。
二、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铁、铜提出了如下要求: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时,需要达到如下目标:
(1)了解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铁、铜、Fe2+、Fe3+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了解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铜的冶炼较为复杂,学生只需要作简单了解,故不必作为教学重点。精炼铜的原理不要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可留给后续的模块学习中再拓宽和加深。铁的冶炼虽然比较重要,但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进行过比较全面的复习,此处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内容,不必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故也不必作为教学重点。
至于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对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回回顾与整合,不必作全面介绍。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学生新接触的规律,也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可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学习活动进行建构。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阐述元素化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将人类文明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辅线,努力揭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的历史线索及人文线索。可用多媒体演示矿产资源、铁和铜的冶炼过程和古、现代对铁和铜的应用,以让他们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在进行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探究时,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发展学生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取探究结论等能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