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备人:陈志鹃 ) 教研组长审查签名:
高中新人教版 教案执行时间: 第二周
(第三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节关于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
2.解析:通过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通过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2)通过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2.解析
(1)通过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归纳出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通过对原子结构分析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在分析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和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有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位、构、性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
(1)为什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3)以碱金属为例,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如何递变?
问题探究1:查阅卤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卤族元素
氟
氯
溴
碘
【思考】
1)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或相似性)和不同点(递变性)。
2)推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卤族原子结构异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板书】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1.原子结构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讨论1】课本第8页资料卡片中,体现出卤素单质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性?
【板书】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问题探究2.:结合课本第8页(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的信息,完成卤素单质与H2反应表格。
名称
与H2反应条件
反应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Cl2
Br2
I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卤族单质与氢气的反应的异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讨论】从课本第8页(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F2、Cl2、Br2、I2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问题探究3: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1)分组实验:完成实验1-1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填写课本第9页表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归纳
【板书】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Br2 ; 还原性:Cl-<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I2 ; 还原性:Cl-<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I2 ; 还原性:Br-<I-
结论: F2、Cl2、Br2、I2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讨论2】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有什么判断依据呢?
【板书】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讨论3】以卤素单质为例,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如何从结构上进行解释?
【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思考与讨论】
(1)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趋势如何?
【板书】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目标检测
1.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后强光照射下发生爆炸,a、b两瓶气体相混,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则a、b、c、d四瓶中气体应是( )
A.Cl2、HBr、HCl、H2 B.Cl2、HCl、HBr、H2
C.H2、HBr、HCl、Cl2 D.H2、HCl、HBr、Cl2
答案:A
2.某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Cl2充分反应后,该比值为3︰2︰1,则通入Cl2和原溶液中I-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3.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
C.HAt非常稳定 D.I2 可以At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答案:C
练习:课本11页 3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卤族元素的了解,让学生对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师生活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检测题的数量和内容作具体调整.
小结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F2、Cl2、Br2、I2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Br2 ; 还原性:Cl-<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I2 ; 还原性:Cl-<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I2 ; 还原性:Br-<I-
结论: F2、Cl2、Br2、I2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卤族结构和性质的异同.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有关知识
教学反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