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备人:陈志鹃 ) 教研组长审查签名:
高中新人教版 教案执行时间: 第四周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内容。
2.解析:使学生了解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通过对HCl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共价化合物以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解析
(1)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的电子式的书写仍然对学生较困难,在讲解共价键时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利于书写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在讲解分子间作用力时要强调是结构相似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思考1】复习回顾:
1.什么是离子键?哪些元素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2.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
NaCl
CaF2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上节的内容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非金属间如何成键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讲述:电子不是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是在两个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核周围运动,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电脑展示] 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
[问题2]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活泼性怎样?举例说出哪些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举例CI2,N2 H2O,NH3,CO2的分子中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板书】1、共价键定义: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 原子
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
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问题3]如何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例题1】I2,H2O,NH3,H2S,CO2分子的形成过程。
Cl2
H2O
NH3
H2S
CO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注意:成键的微粒是原子;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成键的性质,共用电子对围绕双方原子核运动达到稳定结构;一般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可形成共价键。
[练习]投影片
1.用电子式表示Br2分子的形成过程
2.NaCI、HCI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
3.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NaBr、H2S、NaOH、HF、SO2、Na2O2、H2O。
[问题4] 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是否相同?当它们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板书】2、非极性键与极性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 偏移 不偏移
构成元素 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同种非金属元素
实例 HCl、H2O、CO2、H2SO4 H2、N2、Cl2
【例题5】判断H-Cl、 Cl-Cl、N≡N、C-C、S-H、F-H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总结规律: 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共价的极性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判断共价键的极性可以从形成分子的非金属种类来判断。
注意: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如:NaOH Na2O2
【板书】3、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例题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C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D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解析:理解化学键、离子键等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键不存在于分子之间,也不仅是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A、B都不正确。C项考查的是离子键的实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所形成的化学键,故C项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第二课时(了解)
二、分子间作用力
【例题6】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呢?物质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不同物质为什么熔、沸点不同?
存在;不同温度下分子具有不同能量;相互作用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板书】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简述】: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电性引力,其主要特征有:⑴ 广泛存在于分子间;⑵ 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态和液态物质中;⑶ 分子间作用力远远小于化学键;⑷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板书】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⑴ 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如:I2 >Br2 >Cl2 >F2 ;HI >HBr >HCl ; Ar >Ne >He
⑵ 分子量相近时,一般分子的空间构型越对称,极性越小,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例题7】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板书】3、氢键
定义:由于氢原子的存在而使分子间产生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
注意:(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
(2)形成条件:氢原子与得电子能力很强、原子半径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共价键结合的来判断。
2、根据物质的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碱性氧化物、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等都属于共价化合物。但要注意(AlCl3)等属于共价化合物,而NaH等属于离子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判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低的化合物一般是共价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等等。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有可能含有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或配位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肯定含有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或配位键)。
目标检测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形成过程
N2
CCl4
H2O
HF
CO2
MgCl2
NaOH Na2O2
2、练习:课本24页 1-8;预习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让学生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师生活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检测题的数量和内容作具体调整.
小结
一、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3.共价键的极性
4、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对比
二、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
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⑴ 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如:I2 >Br2 >Cl2 >F2 ;HI >HBr >HCl ; Ar >Ne >He
⑵ 分子量相近时,一般分子的空间构型越对称,极性越小,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共价键形成过程.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有关知识
教学反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