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元素有两种存在状态:化合态、游离态。第一节介绍的金属单质是元素存在的游离态,本节介绍的金属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既要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要学习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 本节按钠、铝、铁三种重要金属化合物性质的顺序编写。按这样的顺序编写,可以使钠、铝、铁化合物的性质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仍以化学性质为主,而对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则不作详细介绍。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2.图片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精神在本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本节有六个实验,两个科学探究,一个实践活动,是实验数量最多的一节。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把本节课放到实验室去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体现了人文关怀。例如,对Fe(OH)2转变为Fe(OH)3的实验,只有通过自己实验,才能准确观察到由白色到灰绿色到红褐色的转变,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又例如,Al2O3、Al(OH)3性质特殊且重要,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通过实验认真观察,并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离子反应知识,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一举两得。本节的实验都比较安全,且简单容易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由于容易成功,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让学生热爱实验,热爱化学这正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各种金属的各类化合物的性质。 新教材分别介绍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系统,规律性强,有利于学生掌握。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比较。例如,可以让学生仿照教材的列表法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评选出最佳方案供大家参考,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Na2CO3和NaHCO3的比较,Fe3+和Fe2+的比较,教材中已有表格。建议补充Na2O和Na2O2的比较,Fe(OH)3和Fe(OH)2的比较表格,使学生通过其性质的比较,分辨其异同,更好地掌握知识。 3.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阅读资料,充分发挥图画、资料的功能。 本节有12幅图画用来配合和丰富教学内容,在这些图画中,有晶体的图片,有物质的制取和用途的图片,有配合实验展示现象的图片。例如,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性质、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生成、焰色反应等。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画,找出图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4.指导学生认真填好各个表格。 本节表格比较多,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比较能力提供了基础。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完成每一个表格。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一份表格进行补充、完善,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亦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5.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针对重点问题,教师给出提纲,让学生讨论。 例如,(1)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  (2)Fe(OH)2向Fe(OH)3的转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哪些试剂可以实现下列转化?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学、去搜集资料、去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学了Fe(OH)2、Fe(OH)3后知道铁元素有+2、+3价,学生可能会问:铁的氢氧化物只有两种,为什么铁的氧化物会有三种?在Fe3O4中,难道铁元素还有第三种价态吗?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等等。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少,质量有多高,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教学重点 氧化铝、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O和Na2O2性质的异同。 2.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3.掌握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及钠、钾的焰色。 过程与方法 1.列表比较Na2O和Na2O2的性质。 2.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表格,使学生比较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3.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填充表格。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达到巩固知识之目的。 4.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夯实知识基础,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通过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 Na2O2的性质,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焰色反应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Na2O2的化学性质,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 教具准备 投影仪、Na2O2、Na2CO3、NaHCO3、K2CO3、酚酞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2 mol ·L-1盐酸、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胶塞)、玻璃导管、药匙、胶头滴管、铂丝(或无锈铁丝)、脱脂棉、玻璃管、石棉网、三脚架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钠、铝、铁的单质的性质,请大家回顾,钠、铝、铁都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 1.钠、铝、铁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Cl2、O2等)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3Fe+4H2O(g)Fe3O4+4H2 3.与酸的反应 Fe+2HCl====FeCl2+H2↑ 2Al+6HCl====2AlCl3+3H2↑ 4.Al与碱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过渡]大家回答得很全面,多数金属单质都可以很容易转化为化合物,生成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师: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钠?为什么?同学们知道钠的哪些化合物? 生:没有;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钠的化合物有:NaOH、Na2CO3、NaHCO3、Na2SO4、Na2O等。 师:钠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NaOH是一种重要的碱,初中我们已学过它的性质及重要应用,本课时我们主要来学习钠的氧化物及钠的几种重要的盐。 [板书]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师: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做过的实验,新切开的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哪些变化? 生:新切开的钠呈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后来钠的断面逐渐变潮湿又逐渐出现白色固体,最终会变成白色粉末。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新切开的钠的断面很快变暗,是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白色的氧化钠(Na2O),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呢? 生:与水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 投影表格,指导学生边听讲边把相关的知识填充起来,亦可指名板演。 物质 性质 Na2O Na2O2  颜色、状态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氧元素的化合价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Na2O2)。 [投影]展示过氧化钠样品的颜色和状态,同时填充表格相关栏目。 师:Na2O2的性质是否与Na2O一样呢,我们共同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 [实验35]:教师取少量Na2O2装于试管,滴加蒸馏水,观察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让几个同学用手轻摸试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师: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生成了什么物质?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生成了O2,因为带火星木条燃烧起来;有NaOH生成,因为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师:用手轻摸试管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生:试管烫手,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 师:你能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生:各自写化学方程式于表格中相应位置(教师指名板演)。 师:我们再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操作]教师把石棉网置于三脚架上,并放一团脱脂棉,将半药匙过氧化钠放在脱脂棉上,并简单地包一下,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师:过氧化钠和CO2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操作]同上,用玻璃管向包住Na2O2的脱脂棉上吹气,脱脂棉燃烧起来。 师:过氧化钠和CO2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试写化学方程式(指名板演)。 生:有O2生成,有Na2CO3生成。 师:Na2O2和Na2O的性质有何异同?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都能与水、与CO2反应。Na2O2的反应中生成了O2,Na2O的反应中无O2放出。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中的氧元素显-1价。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因为它与水、酸性氧化物及酸反应有O2生成;Na2O2中的氧元素显-1价。 教师显示同学完成的表格投影,归纳讲评。 师:根据Na2O2的性质,能否说出Na2O2的一项用途,大家讨论。 生: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实验室可以用Na2O2和水制取少量的O2。 [例题剖析] 例题.在120 ℃、1.01×105 Pa时,4.76 g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缓慢通入37.16 g足量过氧化钠中,充分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变为 40 g。 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 (2)若将上述 4.76 g混合气体通入 60 mL 2 mol ·L-1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求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教师精讲:CO2与Na2O2反应,以及H2O与Na2O2反应均使固体物质质量增加,这与题给固体质量从 37.16 g变为 40 g,增加 2.84 g相关,可运用化学方程式通过“质量差量法”列式计算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 另外,4.76 g + 37.16 g - 40 g=1.92 g,1.92 g即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同样可以计算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 将CO2、H2O气体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CO2====NaHCO3 若NaOH与CO2物质的量比为2∶1时,按①式进行,生成物为Na2CO3; 若NaOH与CO2物质的量比为1∶1时,按②式进行,生成物为 NaHCO3; 若NaOH与CO2物质的量比介于2∶1和1∶1之间,按①②式进行,生成物为Na2CO3和NaHCO3。 解析: (1)设混合气体中CO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Na2O2 + 2CO2==== 2Na2CO3+O2 固体净增 2 mol 1 mol 56 g 2Na2O2+2H2O====4NaOH+O2↑ 固体净增 2 mol 1 mol 4 g 解得 x=0.1 mol y=0.02 mol (2)NaOH和CO2的反应为: 2NaOH+CO2====Na2CO3+H2O NaOH+CO2====NaHCO3 n(NaOH)=2 mol ·L-1×0.06 L=0.12 mol n(CO2)= 0.1 mol 两者之比介于2∶1和1∶1之间,故生成物为Na2CO3和NaHCO3。 2NaOH + CO2==== Na2CO3+H2O 2 mol 1 mol 1 mol 0.12 mol 0.06 mol 0.06 mol Na2CO3 + CO2 + H2O====2NaHCO3 1 mol 1 mol 2 mol 0.04 mol 0.04 mol 0. 08 mol 生成Na2CO3的物质的量=0.06 mol -0.04 mol =0.02 mol ,NaHCO3为 0.08 mol。 答案:(1)混合气体中含CO2 0.1 mol ,水蒸气0.02 mol。 (2)生成物中Na2CO3 0. 02 mol,NaHCO3 0. 08 mol。 [板书]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投影]学生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 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步骤 1 g Na2CO3 1 g NaHCO3  ①加1 mL水    ②加10 mL 水    ③加2滴酚酞溶液    初步结论    [演示实验]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观察现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Na2CO3  ─   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思考:Na2CO3和NaHCO3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请同学们讨论并进行总结。 生:Na2CO3和NaHCO3都可以与Ca(OH)2反应,NaHCO3还可以与NaOH反应;Na2CO3和NaHCO3都可以与盐酸反应;Na2CO3可以与CaCl2反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能否实现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呢?请同学们思考。 生:在Na2CO3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以转化为NaHCO3,在NaHC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以转化为Na2CO3;如果NaHCO3呈固态可以通过加热使其转化为Na2CO3。 [设疑]回答很全面,那么如何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又如何除去NaHCO3中的Na2CO3?请课后思考,并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疑]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 生: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分别置于大试管中加热,有气体生成,且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 讲述: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水合碳酸钠(Na2CO3·xH2O),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虽然都属于盐类,但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这就是它们被作为食用碱的原因。 [过渡]我们在观察钠燃烧时,发现火焰呈黄色,节日燃放的烟花五彩缤纷。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板书]3.焰色反应 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实验3-6]演示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的焰色反应,观察现象。 生:碳酸钠的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碳酸钾火焰呈紫色。 [设疑]焰色反应应如何操作?有何用途? 生: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焰色反应用于鉴别金属元素。 教师总结: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洗、蘸、烧、看…… [实验改进] (1)用甲醇配制金属盐溶液,装入喷雾器向火焰处喷射,焰色明显。 (2)将粉笔先吸足酒精,再点燃,在火焰上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现象很明显。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颜色为: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物质 性质 Na2O Na2O2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淡黄色粉末  与水反应 Na2O+2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是否碱性氧化物 是 不是  氧元素化合价 -2 -1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3)Na2CO3和NaHCO3的其他的性质 3.焰色反应 (1)铂丝(或无锈铁丝): (2)操作:洗、蘸、烧、看…… (3)注意事项:观察钾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活动与探究 1.小苏打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试设计实验证明小苏打片中含有NaHCO3。 实验目的 验证小苏打片中含有NaHCO3  实验原理 NaHCO3的化学性质及焰色反应  仪器及药品 研钵 药匙 小烧杯 玻璃棒 铁架台 铁夹 酒精灯 大试管 小试管 玻璃导管及胶塞 澄清石灰水 小苏打片 稀盐酸 铂丝 蒸馏水  步骤1 取3~5片小苏打片研碎  步骤2 装入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3 取3~5片小苏打片研碎,放入小烧杯加水溶解  步骤4 用处理好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  现象及结论   随堂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pH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pH增大,有O2放出 答案:C 2.(2007山东聊城期中,13)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B 3.(2007山东临沂一模,12)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A.Na+、 B.、 C.Na+、 D.Na+、OH- 答案:C 4.可以用来断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镁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5.呼吸面具中有Na2O2,可吸收CO2放出O2,若用超氧化钾(KO2)代替Na2O2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1)写出K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kg Na2O2和1 kg KO2分别和CO2反应,生成的O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__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CO2分别与足量的Na2O2、KO2反应,生成的O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选用_____________作补氧剂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KO2+2CO2====2K2CO3+3O2 (2)0.6∶1 (3)1∶3 (4)KO2 因为KO2释放出的氧气多 6.(1)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为除去Na2CO3,可以通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可以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 CO2+Na2CO3+H2O====2NaHCO3 (2)Ca(OH)2 Ca2++====CaCO3↓ 7.把A克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为B克,求: (1)生成Na2CO3的质量。 (2)当B为_____________时,表示NaHCO3完全分解。 答案:(1)(A-B)g (2)B=53A/84 8.将28.6 g碳酸钠盐的结晶水合物(Na2CO3·xH2O)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化合物10.6 g,试求x的值。 答案:x=10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