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鲁科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必修加选修)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层次,通过电解原理的学习,学生要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电解方面的问题。同时电解原理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经常考查电极名称的确定、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宽,有一定的综合度,但难度不大。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能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来源:学§科§网Z§X§X§K]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并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来源:学_科_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关心生产、关心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模拟、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合理演绎等方式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探究、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为重难点的顺利突破作有力的铺垫。
2、学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操作实验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分析
【导入】:分析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用氯化钠分解制取钠,反应的热效应如何?生产中常用电解氯化钠来制取钠,钠是怎样生成的呢?生产中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制备许多物质如氢氧化钠,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解车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制备氢氧化钠的图片,呈现课题。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学与生产的关系。
一、电解原理
【启发探究】:增加教材没有的开放性探究实验:给定多种实验用品:1、电极:石墨棒若干2、药品:氯化铜3、仪器: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U型管若干,对比探究电流的作用及引起的结果。学生认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实验方案。
教师对方案进行评价,形成正确的探究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探究1:把两根石墨棒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
探究2: 把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两根石墨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中,观察现象;
探究3:将两根石墨棒、一只电流表和低压直流电源串联起来,将石墨棒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中,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实验完成后,归纳实验的现象,小组交流讨论,由每组代表总结发言。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流作用是什么?电流作用引起结果是什么?教师作出归纳。通过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等主动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模拟电解CuC12溶液的微观反应原理。
创设问题情境(1、通电前,溶液中Cu2+、C1-如何运动?2、通电后,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3、通电后,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如何?4、在电极上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初步结论。教师归纳出电解原理
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结合电解氯化铜的装置,分析电解池的组成以及电解池与原电池最显著的区别。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初步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搞清疑点。
教师归纳出构成电解池的条件((1)、直流电源。(2)、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4)、形成闭合回路。
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最显著区别:直流电源。)
【随堂练习】:试分析电解氯化钠的工作原理:1、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如何?在电极上发生什么变化? 2、试写出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合理演绎,举一反三,重在落实电极反应,也为电解原理的应用作好铺垫。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升为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
【小结】:本节知识总结:本节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和学生一起归纳。
【课堂检测】:选取有关电解原理的适当题目,进行对应训练。[来源:Z#xx#k.Com]
【课后作业】:1、对比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2、课后习题1小题。
五、教学反思[来源:学科网ZXXK]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时间的合理分配:
应该以学生的探究、交流、讨论等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占用的时间不要过多;而教师的引导启发时间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就不知道该做什么,探究过程就会变得松散,缺乏针对性。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要适中,既不能处处都说明、说透,这样会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但又不能放任自流,致使课堂处于失控的状态。既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又合理调控教学的顺畅进行。当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把握好这个度。
3、该实验过程中生成有毒的氯气,注意:1、保持通风;2、实验时间不要过长;3可以在烧杯上盖一个单孔的浸湿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硬纸板,用其消耗氯气。
附录一:板书设计[来源:Zxxk.Com]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原理
一、电解原理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原理
电解质溶液通电后,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到阴极,阳离子移到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到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回电源正极的过程
3、电解池(电解槽):从能量的角度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4、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直流电源;(2)两个电极;(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4)形成闭合回路。
附录二:
一、电解原理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从而能够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
2、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并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
3、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解电解式
本教学设计肯定有些不足、片面和主观,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