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认识了个别有机物的初步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的有机物的典型的性质和对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教材依据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中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生产、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为切入点,将个别物质的研讨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逐一展开。本节对有机物的认识,先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的一般的性质,又从甲烷的结构特点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异构现象,即从结构的多样性初步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这样的知识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依据根据新课改精神、新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3、在了解甲烷结构的基础上,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
4、了解同分异构的概念,会写碳原子数4以内的烷烃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甲烷等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烷的性质
难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经过初中和高中近一年的学习,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于本节中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等抽象概念的形成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本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消除学生对概念性知识学习的乏味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联想、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诱导为主,引导学生建立概念;通过互动练习,加深概念的理解;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彩图、动画、模型展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五)课时分配:本节新授分为2课时
第1课时: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第2课时: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1课时
【引入】:你能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中哪些物质是有机物吗?学生举例。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有机物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共同性质?它们为什么具有共同的性质?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有机物及其与无机物的性质比较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较有哪些不同的性质?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初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
2、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3、甲烷的化学性质:
【观察·思考】①甲烷的燃烧: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设问】:大家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有哪些物质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解答。
②甲烷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设问】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甲烷什么性质?学生讨论、解答。
③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设问】大家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有哪些物质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解答。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深入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师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问】:大家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一下:该反应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何异同?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取代反应的定义,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来源:学科网]
【小结】:本节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和学生一起归纳。
【随堂练习】:选取有关甲烷的性质的适当题目,进行对应训练。[来源:Z+xx+k.Com]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1、2、3题。
第2课时
【复习引入】:甲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甲烷的能发生取代反应,那么,是什么结构决定着它能发生这种反应呢?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讲授】:烃的概念,指出甲烷是最简单的烃,烃可用通式CxHy来表示。如何表示有机物的结构呢?
【多媒体展示】:1、结构式及结构简式的概念,分析它们的不同:用短线表示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而表示物质结构的式子。省略了部分短线的结构式称为结构简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只能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而不能表示分子的真实的空间机构。
2、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指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以碳原子为中心, 以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学生活动】:利用球、棒组装甲烷的球棒模型。
【多媒体展示】:有机物分子中碳的价键特点、和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活动】:根据碳的价键特点利用球、棒组装含碳碳单键、双键、三键的碳链及碳环的球棒模型。
【活动·探究】甲烷属于烷烃,烷烃中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连接成碳链,碳原子的其他价键被氢原子饱和。1、试写出分别写出乙烷、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根据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分子式推断烷烃的通式是什么?
2、试利用球、棒组装丁烷的球棒模型,根据组装结构,写出丁烷可能具有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深入了解烷烃的结构、认识同分异构现象。
【归纳】: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定义。[来源:Z§xx§k.Com]
【练习】写出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设问】:结合有机物分子中碳的价键特点和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以及同分异构现象分析:有机物为何多种多样?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①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②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环或链。 ③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碳碳单键、双键、三键。④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同分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小结】本节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和学生一起归纳。
【课堂检测】选取有关有机物的结构、烷烃结构、性质的适当题目,进行对应训练。
四、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本节概念性知识比较多,学生学完后或许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我的补救措施是采取随堂跟踪训练不断巩固。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由自己去探究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打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收集处理数据等能力,是学生能学会、会学、乐学。
板书设计略
[来源:Zxxk.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