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课题 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2012年9月5日 使用日期 2012年9月13日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枣庄八中南校 王远华 朱宗雷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回忆初中学习化学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以钠的性质研究作为载体,通过有关性质的探究,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进行了体验,不仅对以后学生学习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还为学生正确掌握研究物质性质方法打下基础,为今后开展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思路 根据学习初中化学的相关经验和知识,通过交流研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那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研究?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引导自学,然后实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内涵,总结出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研究物质性质和利用物质性质为生活服务做好准备,并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积累的相关经验,有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思路,对化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研究物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只是对于单个的物质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物质性质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来源:学科网] 与技能[来源:Z&xx&k.Com]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来源:学*科*网] 2、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化学实验操作。[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 方法 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其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初步领悟通过实验归纳推理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教学模式 三段六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化学史为载体的科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实验(金属钠 酚酞试剂 水 酒精灯 烧杯 石棉网 玻璃片 小刀 铁架台)、实物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实验 激趣 导入 新课 展示 目标 2min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一定是这样吗? 【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需要知道物质的性质,而研究物质性质是有方法的。 引入本节课的探讨主题: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展示目标导学 观察 听讲 让学生知道只有深入的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利用物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指导 学生 自主 活动 2min 投影课本第9页的“交流·研讨”,提出问题: 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那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研究?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自学、组内研讨: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等。 让学生回忆并整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自主学习得出相关的结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交流展示 引入探究主题 2min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研究方法来认识一种新物质――钠,在认识新物质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投影板书:一、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交流展示 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组内研讨学案上的问题 引入本节主题   点 评 总 结 2min 设问:金属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我们怎样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 认识一种新的物质一般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的。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观察法来获得物质的某些方面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相对密度等。 投影:I、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观察法的四个步骤: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 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思考和综合。 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一些疑问?可能认为观察只是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不包括别的方面。 利用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了进一步全面的的认识,为以具体物质为例进行的实验探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布置“观察·思考”, 体会 方法 在实 际中 的应 用 3min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实例—钠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观察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取出金属钠,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一小块,观察钠块的切面。 合作探究:学生在观察时,有可能因为时间的问题,认为金属钠的颜色是暗灰色。 产生的问题: 1、金属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为什么在切金属钠的之前要用滤纸滤干表层的煤油? 利用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不光包括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过渡到实验法的含义和内容。 3min 由以上的内容,以初步观察及分析了解钠的一些性质,还可以通过实验法继续研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II、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实验的步骤: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的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能对于研究物质的程序不清楚。 提出本节课研究物质性质的第二个方法--实验法。对后面设计的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小组 实验 探究,记录 实验 现象。 5min 学生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水和氧气的反应。 3、认识控制条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教师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让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 有些学生在实验中选用金属钠的时候,没有把表面的煤油滤干净或者没有把表面的氧化物切干净,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 1、和水反应时有黑烟出现。 2、在燃烧时,不光有黑烟生成,而且燃烧后还有黑色的物质遗留在石棉网上。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抓住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投影 展示 知识 整合 2min 现象 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   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而且钠的熔点较低,从而熔化成小球   小圆球到处游动 反应生成了气体,使得钠小球迅速游动   嘶嘶作响 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 生成溶液显碱性   记忆现象:浮、熔、响、游、红  交流展示探究结果,总结金属钠的性质 2min 各小组交流实验探究结果,总结出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1、和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 2、和氧气的反应 4Na+O2 =2Na2O(白色) 2Na+O2Na2O2(淡黄色) 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要求记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反应现象清楚。 将实验结论用方程式的形式写出来,帮助学生记忆,加深理解。 使学生明白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反应中的意义(反应的条件不同,反应不同,产物不同)  思考 问题 2min 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2、通过金属钠与水的实验,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思考讨论 交流完成 知识提升  实验 探究 5min 布置实验探究课本19页第三题:动手实践 分组实验: 探究Na2O2的性质 新的应用—钠的化合物  交流展示 2min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 + 2 CO2 === 2Na2CO3 + O2↑ 交流展示 学习2Na2O2的性质和用途  补充研究物质性质常见的另外的两种方法 2min 初三学习酸的性质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III、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IV、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布置学生阅读填写 2min 填写交流·研讨活动12页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准确的做好记录。熟练的应用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比较Na2O与Na2O2性质,填表 巩固所学知识,对本节课学习做一小结。  训练 建构 5min 见学案 动手练习 作答 趁热打铁强化训练 知识升华  点评 总结 2min 【课堂小结】评价学生的表现,与学生交流,提出希望。 学生谈心得体会 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标 拓展 作业 布置 2min 见学案,完成不了的,下课接着做。 课件展示作业布置 第18页:第一题 完成下一学案预习部分 (包括Na2O与Na2O2性质的比较) 练习 巩固本节知识点  板书 设计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二)、研究物质性质性质的案例—金属钠 1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硬度小;密度小, ρ 水 > ρ 钠 > ρ 煤油; 熔点低 。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与水反应: 2Na + 2H 2 O=2NaOH+H 2 ↑ 与氧气反应 4Na + O 2 = 2Na2O 2Na + O 2 = Na2O2 3、钠的用途: (三)、Na2O2的性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 + 2 CO2 === 2Na2CO3 + O2↑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对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总结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以及用途,内容不难理解,主要是记忆难一些,整节课很流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力争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但是在自习课做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看到钠燃烧起来,发出黄色火焰,最后产物向全班展示为淡黄色固体,但是有一点,多数学生看不到,钠受热后,先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我当时找了两个学生上讲台区见证了,可是由于他们觉得很新鲜,不知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现象。只有附近的学生看到钠受热后,先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在做钠和水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多数学生对现象描述不够全面,后经我的提示才把现象叙述的比较到位。到这里,本该让学生分析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但是一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我又给了他们提示,归纳出“浮、熔、响、游、红”实际上是自己把学生思考的权利给剥夺了,只给出了结论来记。这样学生学的自然比较被动,所记的东西也不持久。学生对钠和水反应的实质理解不透彻,致使推测钠与盐酸反应时思维受限,他们认为是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在和酸中和,这是不对的留待以后补救。我想,一节课上的是否成功不能仅仅以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为标准衡量,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我还是有点太心急了,恐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光想赶进度,造成知识落实欠佳,以后再改进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