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预想五个方面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研究和交流。
一、指导思想
本课时教材以“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明线,以“电子得失守恒”为暗线,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先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再直接给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时是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贯穿于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2.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b.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的一般规律。
c.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观,了解它们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三、学情、学法分析:
通过上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已经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掌握知识,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新课的导入
通过投影仪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烟花图片引入课题,回忆激动时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联系烟花中火药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和特征,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为下一步新课的展开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探究
结合学案,让学生书写常见的几个化学方程式,并讨论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方法的应用。给出一个反应,练习概念的判断,并联系电子转移与化合价的变化的关系。引出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整合。怎么判断物质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预测并实验验证KMnO4和KI性质。[来源:Zxxk.Com]
1.观察:紫红色的溶液是什么?
2.预测性质:KMnO4和KI分别表现什么性质?
3.实验和观察:两溶液混合后有什么现象?[来源:学科网]
4.解释及结论: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学生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解决问题。
然后介绍价态律和强弱律,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随堂练习,应用“以强制弱”规律,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练习】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试判断FeCl3、 CuCl2的氧化性顺序,以及Cu、FeCl2还原性顺序。[来源:学科网]
最后问题引入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联系这些物质参与的反应辅助记忆。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时的收获,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把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串联起来。
五、效果分析:
学习这一部分时,由于学生化合价掌握不熟练,可能出现元素化合价标注错误、以及箭头前后指向错误等问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问题加以处理。
六、【板书设计】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概念:
还原剂是所含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氧化剂是所含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2、规律
⑴价态律
⑵强弱律
3、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物 实质 特征 反应过程 产物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 → 化合价升高 → 氧化反应 → 氧化产物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 化合价降低 → 还原反应 → 还原产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