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高一 科目____ 化学 __ _ 主备教师__ __ 备课组长审核
课题内容
1-2-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
资源
分析
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课标>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技能.
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说明>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教材分析
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是研究化学物质的第一步,从知识上看,本课时更加侧重于总结和归纳初中化学已学的知识,更加重视让学生从“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梳理已有的化学知识,新增的知识不多。(初中已经学习过过滤、结晶、蒸馏等操作;本课时新增内容主要是萃取、分液操作,对层析法只作简单介绍)
教辅资源
苏教版《化学1》、《作业本》、配套教学光盘、互联网
教学
目标
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本课时以实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方法。
通过分析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重点
分析
具体细化内容和确定依据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
难点
分析
设计简单的分离提纯实验方案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 KCl和MnO2的分离最终得到KCl固体是蒸发盐溶液获得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得到其中难挥发的组分。若我们需要的是其中易挥发的组分,不如说我们需要的是蒸出来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呢?
[回顾] 蒸馏——将蒸出的气态组分通过冷凝为液态,再收集起来
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
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演示或展示组装仪器)
[归纳]蒸馏的使用范围
蒸馏——液体和液体混合相溶,沸点相差较大
[观察] 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演示实验] CCl4萃取溴水(仔细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
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
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演示] 分液操作。(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使用)
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2.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3.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
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简单介绍] 此外,升华法、层析法、渗析法、盐析法等也是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个性化设计与改进
将萃取、分液和蒸馏的顺序互换,能容易突出重点
自己操作要注意规范性,边演示边讲
可以让学生自学(看书)
(四)课堂总结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
(图表归纳)
(五)课后练习
[练习与实践]
1.简单辨析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课本P25 练习1
2.实验方案设计
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学生讨论,发言,评析)
实验方案:
粗食盐混合物 粗食盐水
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盐水(含NaOH) 食盐水 精制食盐
3.作业:《作业本1》
(六)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高一十七班:学生很活跃,对上堂课的知道巩固还比较好,但漏讲了几个知识点:如何判断油层和水层,如何证明是否完全萃取,蒸馏装置的组装和拆除顺序没讲,本课内容里的几种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还没来地及进行比较总结。
高一十八班:学生的活跃性比以往有所降低,但听课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我自己的备课也要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对备课内容的熟练程度,这样才能更好把握课堂的气氛和时间。对于没讲和未来地及讲的内容同十七班。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