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过程;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使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民展过程; 针对课文问题组织讨论,并由老师作最后补充,以培养学生全面思维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交通工具的发展: (1)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 (2)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唐山—胥各庄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 (3)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通讯工具方面: (1)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3.影响: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 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热点试题】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 交通运输业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就有了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 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 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与此同时,通讯工具方面也迅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