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及其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
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
的时代性、多样性及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
影响。
[历史广角]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是指作家遵循写实的艺术精神,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努力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或文本类型。由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此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通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历史广角]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借用古代英雄主义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密切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历史广角]
摇滚乐
摇滚乐吸取了美国乡村音乐中的一些特点,如用鼻音演唱、旋律性强和节奏动荡等。它以演奏为主,以小号和萨克斯管为中心,充分发挥即兴表演的才能。乐队人数少,一般只有四五个人,以电吉他为中心,其音乐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常颠倒强弱规律,重音放在强拍上,产生一种摇晃、滚动的感觉。歌词叙事性强,多以爱情为主题。表演者蓄留长发,着装怪异,表达了他们对西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历史广角]
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电影艺术金像奖又叫奥斯卡奖(Oscar Award),是由美国电影界人士和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的电影奖项。该奖设立于1928年,每年评选、颁发一次。
奥斯卡金像奖是当今最具权威、最有影响、设奖范围最广的世界级电影奖项。它象征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甚至可以说,它是所有电影工作者一生孜孜以求的最高荣誉;即使是作为候选作品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它的设立使许多影坛新秀得以名扬天下,也使现代电影艺术更加繁荣昌盛。
主题一 文学的繁荣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二 一群作家现在要求回复淳朴和自然主义;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自然界不再被认为是一架冷冰冰的自动的机械。它被看做漂亮、崇高和魅力的具体体现而受到人们崇拜,或者被看做给人们提供保护和慰藉的源泉而受到人们亲切的尊敬……卑贱的牧羊人和农民在文学中取得了早已应得的地位。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反映了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日渐显露,使人们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材料二中“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家以回归自然的方式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各国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现象严重;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西方文学史》
材料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现实主义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做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三 19世纪30年代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它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哪些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材料二中“通过对社会做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反映了现实主义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材料三中“它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反映了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各文学流派的核心思想
(1)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寻。
(2)现实主义文学: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3)现代主义文学: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倾向,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主题二 影视艺术的发展及影响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坐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各种新气息。
材料二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级杯美式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5万美元,平均每秒钟达2.25万美元。在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体育节目都占有重要位置。以美国为例,1990年3大电视网体育节目所吸收的广告收入总共20亿美元,占广告总收入80亿美元的25%。
根据材料分析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影视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材料二中“在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体育节目都占有重要位置”,反映了商业利益的驱动促进了电视艺术的发展。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
材料 跨越悠悠百年的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蒙太奇到再现美学的兴起,在法国新浪潮和德国电影运动中成长。今天的电影艺术仍旧以它最年轻、最鲜活的生命姿态,徜徉并植根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百年的电影史,不仅仅是电影语言的更新史或累积史,更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
——《电影艺术本体探微》
根据材料分析电影艺术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中“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蒙太奇到再现美学的兴起”,反映了电影艺术的全方位发展情况;材料中“今天的电影艺术徜徉并植根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反映了电影艺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材料中“百年电影史更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反映了电影艺术不断深化的过程。
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
(1)全方位立体发展。
(2)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
(3)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着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③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④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⑤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
①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量过大,导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
③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尤其是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的危害性。
④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1] (2012·广东高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
抓关键:根据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艺术风格“激荡、亢奋”“强烈个性扩张欲望”可判断对应的文学流派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正确
“激荡、亢奋”“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等信息,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
B
与题无关
现实主义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
C
与题无关
古典主义与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间上不符
D
与题无关
不属于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2] (2011·浙江高考)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9世纪的西方艺术
二明考点:印象主义绘画
三抓关键:“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①
正确
《向日葵》是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代表作
②
与题无关
《有藤椅的静物》属于立体派绘画
③
正确
《星月夜》是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代表作
④
与题无关
《弹曼陀铃的少女》是现代文艺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
[课堂感悟高考]
1.(2010·广东高考)“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和艺术,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表明采用的是反传统的形式,这是现代主义的特征,毕加索是现代派画家的代表人物。
2.(2009·广东高考)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解析:选B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3.(2008·广东高考)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解析:选C 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画家,以极强的创造力和多变的艺术面貌著称。
4.(2007·广东高考)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解析:选D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普及时间应比1954年稍早一些,且“车主集中洗车”的结论不具备科学依据;互联网问世的时间是在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经营者革命”,管理企业的是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的可能性不大;故只有D项最有可能发生。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佛山质检)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他”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贝克特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文学艺术。《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2013·广东六校联考)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
解析:选A “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故选A。
3.(2012·珠海摸底)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材料准确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来思考。材料的大意是批判工业革命中发财的工业资本家庸俗丑恶,题目的要求是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题中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追寻理想世界”,故A项排除。D项体现了该流派的主张,但不符合“兴盛的原因”,因此D项错误。
4.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解析:选A 考查对西方文学的认识。题干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由此可以判断应是浪漫主义文学,而B、D两项属于现实主义;C项是属于现代主义。
5.(2012·梅州质检)法国著名作家左拉非常推崇美术的一个流派,他认为:“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一流派的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其代表作是( )
解析:选A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由此推断为印象画派的特征,A项《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杰出代表作,故选A。
6.(2013·汕尾摸底)“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解析:选C 由材料中“把描绘变成真实”可知此风格为现实主义,只有C项符合。
7.据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此评价与下列哪种绘画所属的艺术流派相符( )
解析:选D 印象派美术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适于远距离观看,符合“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的说法。A项属于新古典主义,B项属于浪漫主义,C项属于现代主义,D项属于印象派,D符合题意。
8.“该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德彪西
解析:选D 从材料的描述可知该派音乐为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是德彪西,选择D项。
9.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主题为“舒伯特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可定为( )
A.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 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C.现实主义的文化风格 D.浪漫主义的文艺
解析:选D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伦、雨果、舒伯特等人均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故答案是D。
10.(2012·苏州模拟)《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解析:选D 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根据《2012》的内容梗概可知它可以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11.下图截自中央电视台某频道2012年12月26日的节目单(部分),这表明电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00:00~12:00
00:00
午夜新闻
01:00
新闻直播间
01:30
新闻1+1
02:00
新闻直播间
02:30
环球视线
A.信息传播 B.休闲娱乐
C.教育学习 D.沟通联系
解析:选A 从节目单可知,其主要内容是传播时事新闻信息,故答案为A。
12.(2012·大连测试)电视这种媒介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可以传播资讯,还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需求。下列人物最有可能看过彩色电视的是( )
A.拿破仑·波拿巴 B.塞尚
C.查理·卓别林 D.爱迪生
解析:选C 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40年代初,美国试播彩色电视节目。拿破仑生活在17~18世纪,塞尚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爱迪生生活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卓别林去世是在1977年,他肯定可以看到彩色电视。因此选择C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19世纪的俄国和20世纪的苏联留给世界许多珍贵的文艺作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三
(1)分析材料一两部作品的风格和创作的社会背景。(6分)
(2)材料二体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回答并分析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作品的共同点。(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判断出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并结合所处年代回答即可。第(2)问要明确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第(3)问两幅作品都体现了民族性特点,都关注俄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答案:(1)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社会背景: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实行农奴制,社会黑暗。
(2)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建立美好的人类社会而奋斗。原因: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3)都具有民族特性;都关注俄国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4.(2012·宁波考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卡根《西文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的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
材料三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法)丹纳《艺术哲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举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从材料一、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6分)
(3)以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从历史角度看,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在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第(1)问,一方面概括材料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浪漫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第(2)问,原因方面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拜伦的诗歌宣扬了什么,当时的中国青年需要什么;影响方面,注意分析角度,从民族主义和文艺两方面回答。第(3)问,材料三主要揭示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答出1918年的时代特点即可;影响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卢梭等人对过度崇拜理性思想的批判。代表人物及作品:拜伦《唐璜》、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2)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艺术水平较高;拜伦本人积极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影响: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
(3)说明: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其产生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体现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影响:鲁迅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唤起国人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效学法集锦]
1.用浓缩法来归纳默片的特点
特点:①无声电影:声与画脱节。②即兴表演:拍电影时,导演要演员怎样演或何时表演何种动作,只需当场下达指示。③颜色单调:只有黑、白两种颜色。④喜剧为主:电影多为喜剧。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影片,其中《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成为名垂青史的经典之作。他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⑤诗意特性:由于默片缺乏美妙的音响效果,演员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欣赏默片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这就是默片本身的诗意特性。
2.用四字诀归纳电视的功能
(1)传播资讯,时效性强。电视靠电波传送节目,每秒可绕地球七周半的电波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把图像和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作为大众传媒,以最快速度播报新闻、现场直播等,人们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是电视最重要的功能。
(2)雅俗共赏,娱乐性强。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是电视制作人的职责。他们创造出扣人心弦的抢答、竞猜节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刺激和悬念。
(3)展示艺术,有鉴赏性。电视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作品可以走下圣殿,音乐会可以步入家庭。从此,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4)内容广泛,作用巨大。电视获“新闻窗”“服务台”“百花园”等美称,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用数字概括法归纳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本部分内容可采用“三、二、一”概括法,即突出“三个重点”、理清“两条线索”、树立“一种精神”。
(1)三个“重点”:一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二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价值;三是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两条线索”:一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流派,深刻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艺术和科学有机地结合,产生了影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一种精神”指人文精神。世界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宝库,给人以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同时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树立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观念。
4.用图示巧记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资料选编]
一、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有的作家则赞成空想社会主义。消极浪漫主义者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在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
二、后期印象画派
后印象派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三、《思想者》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劳动男子。他低头沉思,在为人类的一切烦恼冥想。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势,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怜爱人类,但又无法对那些罪犯进行最后的审判。从他身上看到的那一股亟待迸发的巨大力量,和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类罪恶,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是诗人但丁悲剧形象的化身,也是艺术家个人思想的寄托。《思想者》是罗丹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罗丹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具有丰富意义的。”1917年,巴黎人民在为罗丹举行葬礼时,把这尊《思想者》安置在他的灵柩安放处的“伟人祠”前,以便人民瞻仰这位艺术家不朽的艺术业绩。
四、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五、爵士乐
即爵士音乐(Jazz)。爵士乐最早来自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随着黑人奴隶一道传入北美,成为北美黑人奴隶的一种主要音乐形式。非洲音乐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形式,如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等音乐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新奥尔良一带,黑人小型铜管乐队演奏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等乐曲为舞蹈伴奏时,产生了最初的爵士乐,当时人们称它为“新奥尔良爵士”。起初,爵士乐师都不识谱,他们凭着良好的音乐素质、听觉和记忆来熟悉基本曲调及其和声结构,以此为主题作即兴变奏。这种节奏一个接一个,变化无穷,可以充分发挥爵士音乐家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即使后来爵士乐必须按谱演奏时,乐谱也只是记录乐曲的基本轮廓。1917年前后,白人也开始演奏爵士乐。此后,爵士乐在芝加哥、纽约一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爵士音乐家如L.阿姆斯特朗,他被誉为“美国爵士乐的化身”。在此期间,爵士乐风行美国,并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爵士乐作为20世纪最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形式,也影响了严肃音乐。
六、电影的发明
1881年,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发明了电影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分解照片一张张地洗印在玻璃上,以同等间隔顺序贴在玻璃圆板的周围,又在同样大小的金属板上,对着照片的位置开个窗口。1885年,美国人发明赛璐珞胶卷。接着,爱迪生把这种胶卷应用于电影,他制造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原理和现在的一样,能用胶卷连续一分多钟拍摄分解运动的照片。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其工作原理是:运动的胶片从带有凸透镜的窗口通过,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正面时,正好电灯闪亮又立即熄灭,下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时,电灯又闪亮和熄灭,如此不断反复,胶片上的画面放映出来,好像物体在连续不断地运动。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爱迪生向人们展示了他所发明的放映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当时它只能供一个人看。后来,美国人詹金斯在胶片的两侧穿一连串的小孔,卷绕装置的爪插入孔中拉引,当一格格的画面来到透镜正面时,使之瞬间停留,这时快门打开并立即关闭,这样,放映的图像就更清晰。胶片的卷绕装置和快门同时由马达驱动,每秒可输送胶片6格、18格。这样,电影的影片、摄影机和放映机已经齐备,现代的电影设备终于完成。1895年,法国里昂的两位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设计了一种手提式摄影机和一种把动画图像投射到宽大银幕上去的机器。同年12月,他们在巴黎卡普西尼大街租了一间地下室,摆了几十把椅子,为交费入场的观众首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电影。电影史专家们就把1895年1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山东高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解析:选D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中西方交流不畅,所以绘画风格不会相互交融,A项错误;因两国这一时期社会环境和社会性质迥异,所以排除B项;中国古代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注重绘画的意境,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不可能反映商品经济,C项错误;19世纪中期,在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应该说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故答案为D项。
2.(2011·北京高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政治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B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出现于17世纪,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C项错误;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D项错误。
3.(2009·江苏高考)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解析: 选B 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是在19世纪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C项《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D项《百年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
4.(2009·安徽高考)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解析:选A 由题干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等看出该文学流派为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为《大卫·科波菲尔》。故选A。
5.(2009·天津高考)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B 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6.(2008·海南高考)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得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选D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