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
1、表现
类别
作品名称
文学创作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
电影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剧目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
《关汉卿》《文成公主》
艺术精品
《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
2、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
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2)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
(3)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可能性: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内涵: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遭遇曲折的原因
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
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
1、表现
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
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
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2、原因
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
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三、飞香走红满天春——新中国文化的第二高峰(大地春回百花放)
1、表现
⑴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
名称
类别
鲁迅文学奖
优秀文艺创作
茅盾文学奖
优秀长篇小说
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电影荣誉奖
金鹰奖 飞天奖
电视艺术大奖
⑵体育成就举世瞩目
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奥运会第一金;1992年和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均夺得了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金牌数居第一。
2、原因——二为方向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工作的繁荣。
☆新中国文学艺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等,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这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广大文学艺术、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新思想;要勇于艺术创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