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四节的内容,其核心是启蒙运动的新发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康德和卢梭的思想主张,以及理性主义的局限,理解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把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满足了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是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学生已经学过第三节专制下启蒙,本节课的内容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本学科一般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启蒙思想家康德和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地“理性”的质疑等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康德,卢梭的基本主张;
(2)理解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2、目标解析:
(1)了解康德,卢梭的基本主张就是要了解康德道出启蒙的实质的真谛,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
(2)理解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就是要理解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把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满足了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是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看起来是对立的,学生无法抓住其本质进行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人文主义这一高度,理解两者都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是人文精神内涵的体现,其中关键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请问启蒙的真谛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启蒙的真谛
师生活动:
问题1:康德对启蒙的思考?(主张)
人是自由、平等的, “生而平等”。
思想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强调“必须永远公开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问题2:康德对理性的探讨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理性做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问题3:比较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⑴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⑵理性主义: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例题一:例1.图一被称为“住在科尼斯堡的中国人”与图二人物的相似之处在于(B)
A.都希望恢复旧的社会公德和秩序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主张人要克己自律
C.都主张社会改革,建立新的社会公德
D.都将理性认识作为宣传思想的核心
变式练习: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的著名思想家是(A)
A.康德 B.卢梭 C.孟德斯鸠 D.霍布斯
问题二 :卢梭是如何对“理性”进行质疑的?
设计意图:了解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
师生活动:
问题1: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 :
⑴思想:
①对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
②对情感: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③对知识: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⑵评价:卢梭的见解和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问题2:浪漫主义思想的评价?
⑴积极:
①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揭示了科学 对人类的生活是“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
②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A.使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B.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
C.让人们对不同的文明保持一种 宽容的心态。
⑵消极:
①使个人主义膨胀,为 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
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问题三:如何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设计意图:理解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师生活动:
问题1:发展的表现?
⑴是文艺复兴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崇拜理性,认为凭借理性能完美了解整个世界。
(2)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①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②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⑶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体现。
问题2:如何评价?
(1)性质:是17、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问题3: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发展?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问题四:14~18世纪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特点及共同影响?
设计意图:系统掌握14~18世纪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师生活动:
名称[
兴起的根本原因
主要特点
产生的共同影响
文艺复兴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动员
宗教改革
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启蒙运动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例题二: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超越主要表现在(C)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目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变式练习:启蒙思想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C)
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和迷信 B.提倡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规范的法治社会 D.追求自由平等
五、目标检测题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B)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C)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2)可以。(1分)理由: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 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 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
六、本课小结
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理性”等传统人文精神之外,又为人文精神增加了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新内容。启蒙运动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