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 【课程标准】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历史条件: 1、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2、阶级基础:随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3、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5、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6、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著作及会议 内 容 意义  萌芽 国民 革命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形成 土地 革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成熟 抗日 战争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45年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发展 解放 战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 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重大问题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 国后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三、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源。 3、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 【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阶 段 会 议 内 容 意义  酝 酿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8年中央工作会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开始形成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开始走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初步形成 82年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系统概括 87年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理论作系统概括,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成 熟 并 形成体系 92年“南方谈话”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完 善 92年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导思想 97年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章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7、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作用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二)创立过程 1、2001年,全面阐述“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历史意义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 ②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③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时期及历史背景、共同特点和作用。 ⑴时期背景:毛泽东思想:42年中共 七 大。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邓小平理论:97年中共十五大。背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⑵共同特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 ⑶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重要的准备,指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确立。 ⑴毛泽东:①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⑵邓小平:①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