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3、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 1.原因:⑴西方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⑵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等) 二、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1.原因:⑴辛亥革命的推动:为民资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⑵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资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1915年反对 “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⑷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条件) ⑸“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2.概况: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实业家:南张北周(张謇、周学熙)及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影响: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短暂”的原因) 三、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10年(1927—1936年) 原因:全国基本统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沉重打击——抗战期间(1937-1945年) ⑴沦陷区:原因: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表现) ⑵国统区:①原因: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②结果: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3.严重萎缩——抗战胜利后(1946-1949年) ⑴原因:①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大量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 (江浙蚕丝)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⑵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四、获得新生——新中国的成立 1.原因: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 ⑵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 ⑶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向社会主义过渡; 2.表现:1949~1956年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 3.影响:⑴经济恢复,政权巩固;⑵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⑶奠定工业化基础 五、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和物质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所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知识深化】 1、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表 现 原 因 影 响  萌芽 明朝中叶后(1500年后)在江南地区的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剥削关系 生产力发展:①农业在技术、作物、耕地等方面的发展;②手工业发展;③商业繁荣 ①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一大批机器化生产的民族企业 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②外商企业刺激;③洋务运动诱导 ①经济结构变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早期维新思想形成;④社会生活变化  初步 发展 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资本主义经济、阶级、思想发展;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兴起;③社会生活变化;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黄金 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空前发展,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侵略;②清朝灭亡,民国实行鼓励政策,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①资本主义经济、阶级、思想因素进一步发展;②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为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快速 1927~1937年民族工业发展迅猛 ①国民政府统一全国;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③国民政府采取有效政策 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一般了解)  萎缩 1937~1949年民族工业在困境中破产衰败 ①日本侵略和破坏;②美国在二战后垄断中国市场;③官僚资本主义侵蚀和打击;④内战的破坏 ①资本主义不能独立发展;②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新生 1 949~1956年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②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向社会主义过渡;③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 ①经济恢复,政权巩固;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③奠定工业化基础  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⑴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 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⑵有利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 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 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