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以下历史本体知识:(1)真理标准讨论;(2)技教育的拨乱反正;(3)十一届三中全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 培养以下基本技能:(1)通过史料阅读,提炼材料观点,理解其内涵,了解背景;(2)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新旧知识的对比、史料的阅读和思维导图技术,展现78年前后历史的巨大变迁,从而深刻把握历史转折的时代内涵,揭示真理标准大讨论、三中全会及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性地对待历史阶段和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相信历史前进的步伐不可逆转。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影响,从而体会其历史转折意义。 二、教学要点 重点: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理解历史转折的深刻内涵及其关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回忆1978年前中国思想领域、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政治生活、经济体制、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历史,概括时代特点。百年来中国近代化的经历,历史发展已到了中国现代化何去何从的重要决择时刻。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哪一年结束?文革真正结束了吗?导入材料,进入新课。 2.材料一:“两个凡是”、“顺口溜”、“邓小平给中央的信”,对三则材料进行讨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材料的意图。设计以下问题组织讨论 (1)第一段材料中主要观点和真实意图是什么?这种思想认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影响? (2)第二段材料中的“凡是派”代表人物是谁?材料对“两个凡是”持什么态度?反映了什么思想倾向? (3)第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一句话明显体现了该观点?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教师总结,思想理论界两种思想路线的斗争,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导入材料二 材料二:《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摘要及大讨论中不同材料,提炼观点。 师生整理知识,完成思维导图中“思想转折”部分。设计以下问题 (1)材料第一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第二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 (3)这场讨论后来被民间戏称“猫论”,你知道这回事吗? (4)如何看待这场讨论的影响?(可将材料三展示说明) 教师总结,再引入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 3.结合史实讲述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归纳思维导图中对应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哪些重要举措,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举措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意义。 教师补充说明:白岩松解说参与“神六”发射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神六”七大系统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六个总指挥都未过“不惑”之年。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中全会内容,教师阐述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工作重点的转移; (3)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教师讲述三中全会召开背景及意义。 5.学生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善发展过程,教师阐述该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 初级阶段理论内容及意义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小字部分内容,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了解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师生互动:对照板书和思维导图,讨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代内涵,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本课内容。 (1)本课的难点就是1978年的时代内涵,也就是伟大转折的内涵。完成下表,理解内涵。 思想路线 经济体制 工作重点 实际工作 主要成就 理论建设  转折前        1978年前后        (2)材料四:见参考资料材料四部分。 对邓小平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谈谈你的理解。(如果时间不够,本题可作为课后作业。) 7.课后练习(略)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