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落实课标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背景:
在原始社会,先民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
2.发展:
傩——宗教化(避邪消灾);傩仪——政治化(祭祀礼仪);傩戏——艺术化,有角色表演和故事情节;娱乐功能。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中出现专门的娱乐业场所——瓦舍,表演门类众多。
2.流行区域: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3.特色:体制自由、多种形式、下层创作、民间流行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繁荣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2.流行区域:北方地区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
4、特点:
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古代戏曲成熟。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条件: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四大徽班在乾隆年间进京是关键、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并蓄其他剧种的长处。
2、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装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当时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等“同光十三绝”。
3、特点:
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手法:唱念做打四种形式;综合性;
舞台、化妆、服饰:写意性;
伴奏: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表演:虚实性、程式化。
五、其他地方戏曲艺术
1、越剧——江浙沪赣皖地区;《红楼梦》《梁祝》等;
2、黄梅戏——皖赣鄂地区;《天仙配》《女驸马》等;
3、豫剧——河南及周边;《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4、评剧——京津和东北;《刘巧儿》《花为媒》等;
5、吕剧、晋剧、秦腔、龙江剧等360多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