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身世迷离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秦庄襄王所娶的赵姬生始皇于赵国的邯郸,这位赵姬原是大商人吕不韦的妾,后来被转送给秦庄襄王的。所以,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至今也没有定论。 吕不韦是赵国人,生于河南濮阳,在阳翟(韩国都城)经商,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不以经商为满足,而希望在战国时代混乱的政治形势下,成为立主定国的英雄。于是,他把注意力放到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身上,认为这是“奇货可居”,决定投资。原来,秦昭王立其子安国君柱为太子后,安国君的夫人早死,又只宠爱华阳夫人,他虽有二十几个儿子,但因华阳夫人未生育,故迟迟未立继承人。安国君有个儿子名叫异人,是其与夏姬所生,异人作为人质住在赵国,因不得安国君宠爱,且秦赵关系时好时坏,所以生活贫困潦倒,前途未卜。 吕不韦了解到安国君未立继承人后,决定通过投资把异人培植成继承人。他去见异人,说:“秦昭王老了,安国君马上要继位,但安国君却未明定继承人。我听说安国君幸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者只有华阳夫人。你如果想当秦王,就按我的计划行事。”异人听了连连称好,一切求教于吕不韦。 吕不韦于是花了一大笔钱买了许多奇珍异宝,亲自带到秦国去,他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请她把这些东西作为异人的礼物,转送给华阳夫人。并讲了异人如何结交诸侯宾客,誉满天下,又说他日夜思念太子与夫人。又派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夫人,劝她趁着年轻貌美之时,为自己的后路作打算,先在诸王子中选中一位立为继承人,这样便可终不失势,永享富贵。华阳夫人觉得很有道理,找寻机会,流着眼泪向安国君说:“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异人立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答应了,并刻玉符为信。这样,异人便成了秦王的继承人,吕不韦的第一步计划完成了。 吕不韦有一天请异人到家里喝酒赏乐,酒微酣之际,异人看中了一个名为赵姬的漂亮歌女,竟要求吕不韦将此姬送给他。赵姬是赵国邯郸富商之女,吕不韦爱妾,根据历史记载已怀有吕不韦的孩子。听了异人的请求,吕不韦本来甚为愤怒,但一转念,对这位前途无量的王子已投资不少,何不来一个移花接木,使吕氏血脉掌握秦国大权。于是应其所请,慷慨地将赵姬送给了异人。公元前259年一月(秦赵长平之战期间),赵姬生下一个男婴,因生于正月故取名为政,因生于赵国,名曰赵政。异人非常高兴,乃立赵姬为夫人,因异人之姓为赢,故所生小孩又叫赢政。 赢政即位 不久,吕不韦与异人回到秦国,因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异人特地穿了楚国服装去见她。她大为高兴,说:“吾楚人也,而子字之。”于是改异人名为子楚。不久秦昭王逝世,安国君继位,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在位一年即死,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元年(前251年)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十万户。吕不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前249年,秦庄襄王死,太子政立,即秦始皇。时年仅13岁,尊吕不韦为相国,号“仲父”,吕不韦实际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这时候,吕不韦与太后赵姬重拾旧欢,太后还与假宦官嫪毐私通,生下两个男孩,丑闻传遍宫廷内外。嫪毐的势力也在日益膨胀。秦始皇慢慢长大成人,对太后的丑闻和吕不韦的专横霸道,他都无法忍受,可当时他年幼无权,只有等待亲政后再做处理。 公元前238年,赢政22岁,到秦国的旧都雍称举行了冠礼(成人之礼),开始亲理政务。这时,中国的统一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而由秦国来完成统一的条件也已具备。赢政决定首先铲除国内割据势力,使大权集中到他一人手中,然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正值此时,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吕不韦等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叛乱者一网打尽。把太后软禁起来。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吕回到封地河南。一年后,又赐书给吕不韦说:“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将吕不韦及其家族发往蜀地。吕不韦眼看大势不妙饮毒酒自杀。   在镇压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割据势力后,赢政掌握了秦国的全部大权,接下来就开始了他兼并东方六国的统一大业。 重用客卿 秦王赢政能够完成统一大业,与他广招贤才、重用客卿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李斯、韩非、尉缭等。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官,后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政(赢政,即秦始皇)的侍卫。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活动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国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他当廷尉。《谏逐客书》不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官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掌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及时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也称秦篆和斯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鲁迅先生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今人遗憾的是,李斯手书已大多散失。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李斯亲书的琅玡刻石,山东泰山岱庙现存有李斯篆书的秦二世诏书刻石的残片,这些刻石虽己严重残损,但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刻石,实为稀世珍宝。李斯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人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也是在李斯建议下为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举措。这有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