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记录片片段,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 (板书第16课 抗日战争)。 提出问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了解日本侵华活动和滔天罪行,全面侵华的标志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板书: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的侵华活动 师:帮助学生了解复习近代史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投影)日本侵华进程: 学生阅读P35“历史纵横”和课文九·一八事变插图,归纳出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步骤不断升级,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2).卢沟桥事变(1937.7.7) 师: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加快了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既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3.全民族抗战 得出结论: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探究点二: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板书)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答案提示: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国内为摆脱困境,形成了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当日本民族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加剧了其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使这种野心得以实现。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探究点三、分析抗战的胜利及胜利的伟大意义,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板书)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探究点四、①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②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多媒体展示资料: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 答案提示: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在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发言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教师:幻灯显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并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招魂,这表明( ) A、日本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活动猖獗 C、日本力图重温政治大国美梦 D、日本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教育 学生通过对各选项中信息的比较,很快得出答案是B。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这节课,那么,抗战胜利是否就意味着新中国的诞生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抗战胜利之后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什么原因导致内战的爆发。并完成本节的课前预习部分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叙述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语言注意精练、科学、准确、同时由于本课重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语言也要生动、富于感情,让学生受到感染。对于学生相对较熟悉的侵华日军暴行内容,选择先由学生来讲述,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来补充,学生讲完后,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对日军的暴行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情感被调动起来后,再由教师强调,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是要“血债血还”,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局面。因《抗日战争》内容复杂,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因此我选择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的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教材联系比较紧密,此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把握。 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新授讲解梳理知识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抗日战争,初步了解掌握抗战的开始及抗战过程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 全民族抗战 1.抗日战争爆发原因 日本:根本原因: (资义发展陷入困境摆脱困境的对策) 现实原因: (侵略野心膨胀) 历史原因: (蓄谋已久) 中国: 国际: 日本的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九· 一八事变 : 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 (2)一· 二八事变 1932.1.28 袭击上海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3 (4)华北事变 1935 大批日军入关,威逼平津(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卢沟桥事变 ★ 时间: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和国全民中族开日的开始) 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 ,组成 战线. 1.中共建立 战场,制定 抗战路线 (1)制订:时间:1937年秋 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 路线. (2)实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 战,建立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国民党建立 战场,制定 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场四大会战: ① 会战 1937.8—1937.11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日军 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大捷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1937.12—1938.5徐州失守( 战役1938.3抗战以来取得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 1938.6-10 武汉失守 (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   )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1397.12 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军民超过 万. 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制造惨案,全村 多人被杀. 七三一部队:在东北成立的专门研究 的部队,惨无人道的用活人做试验.因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 达3000以上. 抗战的胜利 抗战的史实 ★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下半年,指挥: ,军队:八路军,地点: ,战果:拔掉敌人据点近3000个, 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 ★远征缅甸 (42-45) 原因: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进攻 . 目的:为确保 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战国:救出被围英俊7000多人,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抗战胜利标志 年 月 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2正式签署投降书;9.9中国战区南京举行签字仪式.) ★抗战胜利意义 国内:①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 . 国际:③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 ④推动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胜利原因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 【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了解日本侵华活动和滔天罪行,全面侵华的标志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探究点二、①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②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探究点三、分析抗战的胜利及胜利的伟大意义,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探究点四、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 (三)当堂检测 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②长征胜利结束③遵义会议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3.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①李宗仁②张学良③张自忠④杨虎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全国性抗日战争始于(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一.二八” 事变爆发 C.“七.七”事变爆发 D.“八.一三”事变爆发 5.为反对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个板报。下列板报内 容最能反映日本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泸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6.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全民族抗战 7.战时,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多( ) A.10万人以上 B.20万人以上 C.30万人以上 D.40万人以上 8.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并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的战役是( ) A.凇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9.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10. 1945年,为了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代表大会(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1.新闻报道一 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 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等共同体认下,发布了“两 岸和平发展共同原则”的新闻公报。 新闻报道二 新华网发表:“连主席个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读新闻,回答问题 (1)国共两党共同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意味着什么? (2)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12.中国是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用60字左右的篇幅,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给你的信息,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  A.日军进攻沈阳 B .卢沟桥抗战 C.欢庆抗战胜利 课堂检测答案 1.C 2. C 3. D 4.C 5.C 6.D 7.C 8.C 9.B 10.D 11.①两岸政治僵局初步缓解,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有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一切“台独”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12.图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图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图C:经过八年艰苦斗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