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87周年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③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④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②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教学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4)教学建议
本课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为出发点,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扮演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情景】
列宁的天才藏在仅1.64米的身躯里,但这毫不影响他顺利地从1.74米的尼古拉二世手中夺取政权。他的继任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分别高1.62和1.66米,与其相比,1.76米的勃列日涅夫就算巨人了。末代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仅比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高1厘米。可能列宁对矮个子惺惺相惜,他周围全是“红色矮人”:加里宁和布哈林(均1.55米),基洛夫、拉委克和皮亚塔科夫(均1.54米),伏罗希洛夫(1.57米)。
【思考】列宁是怎样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十月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导入二
复习提问: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巴黎公社
教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失败了。而十月革命则取得了成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