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一、课标内容 1.概述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2.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4.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5.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 6.举例说明设施农业。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 设施农业(选学) 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 基本要求 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举例说出动物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发展要求 尝试运用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得出病虫害危害程度大小的结论。 辨别农业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  说明 1.“活动:探讨当地主要农作物一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化防治措施”不作要求。 2.“小资料:无特定病原(SPF)”和“课外读: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涯——肉类食品检疫工作者”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  第三节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选学) 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 基本要求 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指出绿色食品的分类标准。 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 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发展要求 尝试对有关涉及生物科学的社会问题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活动。 “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  说明 1.“小资料:无公害农产品”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 2.“活动:探讨绿色壁垒问题”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 3课时  第三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 2课时  复习与检测 4课时  2.教法建议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动物疫病防治;教学难点是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教学中应突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点及局限性基础上,领会“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同时通过调查活动,掌握调查方法,学会简单的数据处理,明确调查意义。 “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重点是绿色食品的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体系范围广、内容多,、专业性强,因而是教学难点。建议教学时结合一些生活实际,引入一些情景,把话题自然导入“绿色食品”课题,加深学生对绿色食品的理解。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的情况”建议全班设置多个调查项目,分几个小组,调查前搞清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鉴别标准及绿色食品的生产与流通情况。要求调查后写出较为详细的调研报告,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及设想。

【点此下载】